台資對陸投資今年來大減 前二月下滑六成

經濟部投審司日前公布今年前二月核准整體來台投資統計,其中陸資來台投資年增2,746%,引起關注。投審司表示,陸資投資成長主因,是在台上市公司100%控股的港商(鵬鼎)增資,上層主要股東為鴻海。
今年前二月台資對大陸投資件數則為35件,年減30%;投資額為2.2億美元,年減61%。
投審司表示,香港商鵬鼎公司,雖是由在台上市的臻鼎-KY公司100%控股,上層主要股東為鴻海精密,具台商背景,但因投資路徑透過鵬鼎在深圳子公司再來台投資,因此仍須依陸資規定許可。
自2009年6月30日開放陸資來台投資以來,截至今年2月,累計核准陸資來台投資件數為1,627件,核准投資金額計29.8億美元(新台幣996億元)。
回顧歷年陸資來台投資,2013年為顛峰年,投資額達3.4億美元,之後逐年下滑,2023年為最低的0.2億美元,2024年則又暴增至2.9億美元。
致理科技大學國貿系副教授張弘遠表示,2024年陸資來台投資暴增至2.9億美元,首先受到地緣政治影響,2023年起,不少蘋果供應鏈裡的台商,把在大陸的工廠賣給陸商,這些陸商除了要發展自己的供應鏈外,也會與原來的台商繼續合作。
其次美國目前還沒有針對伺服器採取制裁,或升級跟半導體先進製程同樣的國安等級,加上台灣是資通訊(ICT)產業重鎮,因此陸商到台灣設立公司,可以接觸到客戶第一手需求。張弘遠表示,「但現在美國總統川普的操作手段越來越直接,加上賴總統日前公布國安17條後,勢必會對陸資進行更嚴格審查,恐怕去年跟今年暴增,將會是曇花一現。」
美國商務部3月25日宣布,將數十個大陸實體列入貿易黑名單,其中包括大陸雲端運算巨擘浪潮集團(Inspur)的子公司和大型數據服務提供商,而浪潮台灣子公司也入列。
調查局偵辦陸企在台非法挖角高科技人才,總計2024年3月18日起至27日止,共搜索34處,查獲11家,包括中芯國際等陸企在台據點。
投審司指出,2024年台灣整體對外投資485.8億美元,其中對大陸投資占比跌破一成大關,占整體對外投資的7.5%,金額36.5億美元(新台幣1,220億元),較2023年增加20%,主因台商全球布局併購跨國企業,認列該跨國公司原有在大陸投資事業之投資金額。
例如鴻海公司收購德國ZF集團、友達公司收購德國BHTC、文曄科技收購加拿大Future,因而認列該外國公司既有對大陸投資等,該類案件並無實際對大陸投資。
此外,台資對大陸投資方面,於2010年至2012年為高峰時期,年均投資近140億美元。其中2010年為最高點,達146.1億美元。之後有升有跌,而2023則為近十年低點,投資額僅30.3億美元。2024年投資額則為36.5億美元。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所長劉孟俊認為,台資到大陸投資數據有被壓低,「上市公司必須要跟投審司報備;但有一些中小型台商,以個人名義或是透過海外轉投資,錢並不是從台灣出去,但總體來說金額沒有像以前那麼高。」
受大陸經營成本上升、中美貿易戰等影響,台商為分散投資風險,赴大陸投資已趨緩。劉孟俊判斷,現狀是在大陸外商跑了,大陸當地政府鼓勵仍留在大陸的台商加碼投資,例如協助台商把原本工業用地轉變為工商用地;或是大陸台商趁機提升自己的產能,透過「股權合資」方式,與當地政府合作。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