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夾擊格林放投湯普森 勇士主動防守變陣迎柯瑞爆發逆轉

移工426上凱道掀波…綠營告發轟神隱卸責 鄭正鈐發聲:適可而止

川普有2王牌沒出手? BBC:關稅戰 大陸握消費市場等5籌碼

中國稀土的生產目前仍是世界主導地位,英國媒體認為稀土是中國五大籌碼之一。圖為中國稀土礦區。(本報資料照片)
中國稀土的生產目前仍是世界主導地位,英國媒體認為稀土是中國五大籌碼之一。圖為中國稀土礦區。(本報資料照片)

美中關稅戰硝煙瀰漫,中國多次喊話「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英媒盤點北京手握五籌碼叫陣華盛頓,包括消費市場潛力、高科技發展、友好拉美非、美債稀土資源。目前為止,北京方面仍保持著強硬而自信的語調。一位官員向國內保證:「天不會塌下來。」

不過,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北京智庫金燦榮稍早發文示警,川普還有兩張王牌沒出手,一是把中概股逐出美國資本市場,二是對中國在美國的資產徵稅,因此中國必須做好迎戰準備。

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報導,中國籌碼之一是其龐大國內消費市場。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口達14億多人,龐大消費市場可以減輕出口貿易商所承壓力;盡管消費不振環境持續中,美國祭出關稅措施將使北京有更強動力推出激勵措施促進國內消費潛力釋放。

二、中國持續投資未來新科技。在關稅戰場外,中美也在爭奪科技主導地位,中國為再生能源、晶片和人工智慧等自主技術投入大量資金。美國企業試圖將供應鏈移出中國,不過目前在其他地方難以找到同樣規模的基礎設施和熟練勞動力。

三、中國拉攏東南亞、拉丁美洲、非洲。中國透過「一帶一路」倡議加強其與「全球南方」(Global South)關係;中國試圖擺脫對美國的依賴,擴大與東南亞、拉丁美洲和非洲的貿易來往,例如巴西現已取代美國成為中國最大的大豆供應來源。

四、美債市場是美國總統川普政府弱點。川普4月初祭出對等關稅措施,股市暴跌沒有動搖態度,美國政府債券被大幅拋售後,川普才突然轉彎喊出暫停,債券長期以來被視作安全投資,不過關稅戰開始動搖民眾信心。

專家指出,北京現在知道債券市場可以動搖川普,中國目前持有7000億美元(約5.1兆人民幣)美國政府債券,較中國持有更多者為日本。外界認為美債賦予北京談判籌碼;不過倘若北京在債券市場投資受損,也會使人民幣不穩定。

五、稀土資源壟斷地位。中國的稀土資源可以「武器化」,其在稀土提取和精煉方面有幾乎壟斷地位,稀土資源對於先進技術製造至關重要。北京在美國祭出對等關稅措施後,限制七種稀土礦物出口,包括一些製造AI晶片所需物料。

此外,中國著名國際問題專家金燦榮文章稱,美方接下來還可能對中國採取多種行動。一是將徵稅範圍拓展至更多領域;二是把中概股逐出美國資本市場;三是對包括中國在內的部分國家在美國的資產徵稅,直接沒收資產的舉動過於激進,徵稅則相對更具操作性;四是進一步限制美資企業對華投資。

文章稱,其中,第二點和第三點對中國的衝擊相對較大。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近期接受媒體訪問時稱,不排除中概股在美國退市的可能性。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北京 川普 稀土 美債 美國 關稅

延伸閱讀

俄羅斯重佔庫斯克 川普應對受矚目

因應川普關稅 三大方案擬加碼2條件、租金優惠擴大

川普:美國船舶應可免費通過巴拿馬及蘇伊士運河

川普:不主動對陸降關稅 除非中國給予實質內容

相關新聞

開賭拚經濟:泰國賭場合法化,能賺回9,000億泰銖的川普關稅嗎?

東南亞諸國——如越南、泰國、印尼等,都在美國總統川普的「解放日關稅」榜上名列前茅,在川普目前給予除中國之外的其他貿易夥伴90天暫緩期內,這些國家和其領導人正陷於嚴峻考驗、對美積極交涉之中。

對等關稅90天緩衝期不能等 亞洲國家快馬加鞭與川普政府談判

在與美國川普政府的貿易談判中,一些以出口為導向、並面臨最高「對等」關稅稅率的亞洲經濟體,正快馬加鞭,跑在西方國家的前面。

美中關稅談判要過他這關!路透:陸「經濟沙皇」何立峰轉變引注目

路透報導,中國大陸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是習近平執掌經濟政策的首席官員,儘管初上任時給人拘謹像人機、幾乎不懂英語且官僚味十足...

川普:不主動對陸降關稅 除非中國給予實質內容

美中關稅戰之際,美國總統川普25日表示,除非中國大陸有實質動作,否則他不會調降對中國的高額關稅。川普還說,可能不會延長9...

川習到底談過沒?美財長說不知道有!他表示美中談判有前路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周日接受ABC《本周》節目採訪時,重申了北京將被迫與華盛頓進行貿易談判的論點,因為在他看來,中國大陸無...

沃爾瑪等美商 通知陸方恢復出貨

美中關稅戰撲朔迷離,美商沃爾瑪等美國買家已經通知大陸供應商恢復發貨,關稅由美方買家承擔,但主要是節慶類的商品,也有部分日...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