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屈公病例已破4000 港澳高度警戒疫情輸入

大陸廣東地區近期「屈公病」病例驟升(陸稱「基孔肯雅熱病」),大陸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表示,人也是該病毒的傳染途徑,會幫助病毒的傳播,從人到蚊,再傳播給人,而現代交通的便捷性可以讓疾病出現跳躍性的傳播,該病毒可以通過人員來往,將病毒帶到新的蚊媒生活區域,進而拓展屈公病的流行區域。
台灣將「屈公病」列為第二類傳染病。根據衛福部疾管署官網消息,屈公病是一種由屈公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經由蚊子叮咬而傳播,最早在1952年從坦尚尼亞一位發燒病人的血清中分離出來。
屈公病的症狀與登革熱非常類似,但和登革熱與其他蚊子所傳播的傳染病不同的地方是,部分感染屈公病的病人會有持續數周的倦怠感,有些病患的關節會痛到無法行動,並持續數個月,因此「Chikungunya」在非洲的土著語言中,就是指「痛的將身體彎起來」。
據廣東省佛山市各區最新的通報,截至7月24日,佛山市5個區已累計報告基孔肯雅熱確診病例超過4,000例,其中順德區報告確診病例3,627例,均為輕症病例。但港澳地區正警戒中,因為有可能往外溢。
截至上周四(24日),澳門已出現兩例屈公病輸入個案。香港醫務衛生局長盧寵茂日前也表示,預期香港很大機會也將出現輸入個案,必須加強防範,避免一旦爆發對醫療系統造成負擔。
第一財經報導,張文宏指出,中國既往沒有過輸入性基孔肯雅熱引發大流行的案例,對該病的基礎免疫力缺失,因此病毒傳播會快於其他流行區域。儘管如此,他認為,如果及時採取有效迅速的措施,目前中國南方部分地區應該仍處於控制疫情的有效窗口期,仍能阻止感染風暴的進一步形成並阻止病毒向周邊區域擴張。
張文宏稱,後續的重點還是要不遺餘力地撲滅蚊子孳生地;同時周邊地區必須對疑似病人進行密切監測。他說,「此外,在疫情過後必須立即展開當地的血清流行病學研究,從而明確此次感染覆蓋的人群有多大,下次再出現新傳染風暴的風險有多大。」
對屈公病20年後再度大規模流行,中國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首席專家劉起勇表示,外部環境、氣候、病毒型等多種原因催化了今年的疫情規模遠超以往。今年的氣候特別適合蚊蟲孳生,密度比較高。另外,此次輸入的病毒是印度洋流行株,特別容易被黑斑蚊(比如埃及斑蚊、白線斑蚊等)傳播。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