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沒差這一包?省錢達人提醒3種「陷阱型消費」 讓你月光又超支

麥當勞前男主管性侵少女獲不起訴 高檢認「偵查不完備」發回一審續偵查

婚姻登記「全中國通辦」領證離婚免戶口本 有讚有彈

北京市西城區婚姻登記處5月10日迎來全市首對婚姻登記「全國通辦」新人。(中新社)
北京市西城區婚姻登記處5月10日迎來全市首對婚姻登記「全國通辦」新人。(中新社)

中國新修訂的「婚姻登記條例」上路,一個重要的變化是實行婚姻登記「全國通辦」,進一步提高婚姻登記的便利性,辦理結婚離婚登記都無需再出示戶口本,可以減少辦理婚姻登記諸多限制。10日北京全市涉及「全國通辦」業務約900對,較以往周末預約量有較大提升。有新人說,「希望這樣『一步到位』的幸福能一直持續下去」。  

央視報導,新修訂的「婚姻登記條例」規定, 實行婚姻登記「全國通辦」,要求婚姻登記機關應當核對結婚登記當事人出具的證件、書面材料,詢問相關情況,並對當事人的身分以及婚姻狀況資訊進行核對,依法維護當事人的權益。

另外,11日起,辦理結婚、離婚登記都無需再出示戶口本。申請結婚登記的中國居民出具本人居民身分證、本人無配偶以及與對方當事人沒有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係的簽字聲明等,即可申請結婚登記。

早在2024年8月12日,中國民政部起草了「婚姻登記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並徵求社會意見。該修訂草案刪除了內地居民辦理婚姻登記時需出具居民戶口簿的規定。中國民政部相關負責人解釋,取消戶口簿要求是基於人口流動的客觀規律,目的是推動相關公共服務「隨人走」。

據悉,此前居民戶口簿是婚姻登記的有效證明材料。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口流動性增加,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異地工作和生活,原本的規定為辦理婚姻登記帶來很多限制,取消當事人提供戶口簿的規定則解決了這個難題。

法廣報導,去年「結婚登記不再需要戶口簿」在中國網上引發不少討論,支持者認為簡化流程是好事。因為中國年輕人出生後如果沒有重新設籍,戶口本都在父母手中保管。取消戶口本,相當於在流程上,能不通過父母,就自己決定終身大事,實現「婚姻自由」。

但反對意見也不少,因終身大事需要父母把關,否則會釀成許多衝動的後果;另一些人則對這項顯然是為了提高結婚率的措施表現出反感的情緒,此外,這些這種作法是讓個人,特別是女性陷入不幸福、虐待或暴力婚姻的一種方式。

中新社報導,「我和愛人的戶籍地都在河北,如果回到戶籍地辦理結婚登記至少需要預留一天時間,今早在北京辦理只用了幾分鐘。」10日8時許,于越和谷金澤在北京市西城區「領證」成功,他們是北京首對婚姻登記「全國通辦」新人。

于越表示,「我和愛人的戶籍地都在河北,如果回到戶籍地辦理結婚登記至少需要預留一天時間,今早在北京辦理只用了幾分鐘。」

愈來愈多大陸年輕人崇尚「極簡」結婚方式,讓婚姻重新回歸愛情的本質而非植基於「彩禮」。中通社
愈來愈多大陸年輕人崇尚「極簡」結婚方式,讓婚姻重新回歸愛情的本質而非植基於「彩禮」。中通社
北京市西城區婚姻登記處5月10日迎來全市首對婚姻登記「全國通辦」新人。(中新社)
北京市西城區婚姻登記處5月10日迎來全市首對婚姻登記「全國通辦」新人。(中新社)

婚姻 戶籍 結婚 身分證 離婚

延伸閱讀

結婚4年「完美」丈夫堅持跑步…人妻看運動App驚揭心寒真相 崩潰離婚

離婚是為了切割?欣西亞酸宥勝「斷尾求生」:粉絲沒那麼好騙

影/民團呼籲立院修法 改革離婚法制助弱勢母親經濟自主

離婚贍養費看得到、拿不到 婦團盼民法刪「生活陷於困難」要件

相關新聞

上海青年科創嘉年華 聚焦3大主題

第六屆上海創新創業青年50人論壇10日在上海舉行,首次推出上海青年科創嘉年華,聚焦人工智慧、生命健康、前沿科技等三大前沿...

700兆瓦超超臨界迴圈流化床鍋爐 投運

近日,雲能紅河電廠700兆瓦高效超超臨界迴圈流化床發電機組順利完成168小時試運行,標誌著「德陽造」世界首台700兆瓦超...

戲劇文創熱賣 去年銷售破800萬人民幣

背著「長安十二時辰」的官方杜邦包、穿著漢服,逛主題文化市集…前不久,原創音樂劇「長安十二時辰」在京迎來中國首演。演出前,...

香港最少3間獨立出版社 申請參加2025書展被拒

今年香港書展將於7月舉行,獨立出版社「界限書店」接獲主辦方香港貿易發展局通知,其參加書展的申請被拒,該書店在去年書展曾有...

母子骨肉分離32年…母親節前團圓!陸男激動衝向生母相擁而泣

河南一名33歲男子在半歲時與生母骨肉分離。該男子在本年向警方求助,最終成功找回生母,並在5月10日團圓。在團圓現場

在香港書寫「自由」——街頭藝術家陳勁輝:若因此坐牢 我的作品就算完整了

在香港,連寫下「自由」二字也可能被捕。街頭藝術家陳勁輝(Chan King-fai),署名為「自由塗夫」…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