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出現首宗屈公病移入個案 專家:非必要勿到佛山

廣東佛山近期爆發屈公病(陸港稱「基孔肯雅熱」)疫情,香港2日出現今年首例輸入個案,患者為一名12歲男童,日前到佛山順德旅遊,上周三返回香港隔天就出現發燒、皮疹、腳後跟及手腕關節疼痛,目前情況穩定。據香港明報報導,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建議,如非必要暫時勿到訪佛山。
廣東佛山近期爆發屈公病疫情,確診病例已超過4,000例。面對疫情持續升高,上個月底,佛山宣布,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三級響應。
根據我衛福部疾管署官網資料,屈公病是一種由屈公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經由蚊子叮咬而傳播,最早在1952年從坦尚尼亞一位發燒病人的血清中分離出來。
屈公病的症狀與登革熱非常類似,但和登革熱與其他蚊子所傳播的傳染病不同的地方是,部分感染屈公病的病人會有持續數周的倦怠感,有些病患的關節會痛到無法行動,並持續數個月,因此「Chikungunya」在非洲的土著語言中,就是指「痛的將身體彎起來」。
針對香港2日出現首例屈公病輸入病例,明報報導,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歐家榮表示,男童與母親上月17日到佛山順德旅遊,30日返港後大部分時間待在家裡,但隔日出現發燒、皮疹及關節疼痛等症狀就醫。醫生懷疑男童感染屈公病,轉介防護中心,中心前日轉介男童到聯合醫院急症室求醫,昨日上午血液樣本證實對屈公病病毒呈陽性。
歐家榮指出,男童潛伏期一直在佛山,可確定為輸入個案,其母及沒同行的同住家人目前均無症狀。香港食環署防治蟲鼠主任霍明茵表示,署方已針對男童住處、醫院及到過的地方250公尺半徑範圍滅蚊。
由於佛山屈公病疫情無趨緩跡象,大陸部分地區也已開始採取措施防範疫情輸入。福州市疾控中心7月29日通報,提醒自國外流行地區及廣東佛山等高風險地區來(返)福州人員,要進行14天自我健康監測。
歐家榮稱,暑假粵港每周數十萬人往來,香港出現局部傳播的風險中至高,蚊子叮帶病毒患者最快兩日後可傳人,很快會有第二至三代傳染,導致防控困難。加上香港近期多雨,溫度較高,蚊患較前幾個月嚴重,出現局部傳播風險為中至高。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