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評論/保護令流程僵化 虐殺悲劇何時休
基隆45歲簡男不滿分居的妻子提離婚,酒後涉嫌以枕頭悶死5歲幼兒,無辜孩子成為父母紛爭的出氣筒,事發在等待核發保護令空窗期,未能及早預判風險,顯得輕忽。要避免憾事重演就要正視問題,應縮短保護令行政流程、突破僵化制度,守護兒童安全是最基本保障。
孩子個個是寶,本月10日民團發起「終結兒虐,陪你長大」集會,隔幾天基隆又發生虐殺兒童不幸事件,保護令為何保護不到5歲男童?警政、社福、法院、親友,每個環節都不是局外人。
剴剴案的施虐者來自保母,基隆5歲童的小生命是斷送在親父手中,連妻子也難察覺隱藏背後的暴力相向,釀虐殺悲劇。
夫妻間不論發生什麼糾紛,都不該讓無辜小孩陪葬,明明已聲請通常保護令,為何警政、社福及司法系統的安全防護網會漏接?各單位都出面說明依法處理的流程,但缺乏統合、效率,將心比心的作為有精進空間。
防家暴分緊急、通常、暫時3種保護令,面對施暴者可能毆妻、虐童,公權力介入後,應以最嚴格的防護來面對,簡妻聲請保護令後,簡男連3次通知未到案,警方沒主動找到人僅被動式「函送」法院核發,卷宗從分局發文4月29日到法院收文5月6日,警政到司法足足走了8天的行政空窗時間。
市府社政、兒少系統也是關鍵環節,社工在4月23日簡妻聲請保護令時社工系統雖有介入關懷,但只限簡妻本身,面對可能變本加厲的暴力手段,別有「虎毒不食子」迷思,暴力通常不會是單一事件,再爆發或傷及無辜機會很大。
事發後,基隆市長謝國樑認為要重新檢視保護令處理流程、研議改善方法,議長童子瑋要市府兒少處、社會處應明確分工,避免出現資訊斷裂或資源重複,希望5歲男童之死能喚起反思,翻轉僵化制度、輕忽心態,補兒童安全破網要說到做到。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