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的守護者」 看見熊鷹羽毛與部落記憶結合當代工藝

👉▪【開票結果】726大罷免完整開票數據看這裡
屏東縣三地門鄉公所與屏科大研究總中心野鳥研究站特聘研究員、教授孫元勳、在拓德永續環保基金會贊助,籌劃多時「山林守護者-熊鷹羽毛文化意象與部落記憶傳承特展」,即起到10月31日,在三地門鄉文化館展出,探究熊鷹羽毛對排灣族敬意,喚起大眾對文化保存與山林守護關注。
展覽以熊鷹羽毛為核心意象,規畫六大展,熊鷹的神話與傳說、部落文化與熊鷹、熊鷹的生態習性、熊鷹面臨的棲地危機、追蹤熊鷹的足跡、仿真的鷹羽工藝,探索熊鷹與百步蛇的神話連結、羽毛在部落位階與儀式中意義、熊鷹的生態行為與族群困境,並呈現工藝師鍾金男歷時10年開發的仿羽技藝與部落學員創作。
三地門鄉文化館也訪問11名部落耆老,紀錄耆老們對熊鷹羽毛、部落記憶與山林守護珍貴觀點與生命經驗,藉由耆老的分享,認識羽毛背後不只是榮譽象徵,承載著部落與自然共生智慧與文化情感,讓傳統記憶在當代被看見與延續。
長期研究熊鷹的教授孫元勳說,熊鷹是生態指標也是文化指標。當部落文化失序,熊鷹可能成為獵取對象;但當文化重新被理解與尊重,也可能成為保育力量。仿羽工藝是一種共存嘗試,在有機會不傷害自然前提,延續祖先留下來的智慧與美感。
孫元勳說,希望讓更多部落人了解仿真羽毛意義,熊鷹的族群,在中北部有些回溫,但在高屏地區還不太明顯看到族群往外擴,可能仍存在狩獵壓力。他相信對仿真羽毛接受或使用仿羽觀念,這也是友善熊鷹標章,佩戴者轉換觀念,使用仿羽是榮耀,就不會覺得是仿製品。
三地門鄉長曾有欽說,熊鷹對排灣族來說是祖靈的化身是部落位階與榮譽象徵,藉由展覽希望引發對山林保育、對傳統智慧重新被看見力量。訪談部落耆老得知關於熊鷹神話故事,熊鷹是羽化的百步蛇,連結對百步蛇對熊鷹圖騰概念性,熊鷹的羽紋很像百步蛇的紋路。
參與部落仿真羽毛工藝製作、三地門鄉傳統領袖家族蔣美花說,她支持仿羽製作,站在生態保育立場是很好傳承,不會因為配戴仿羽,身分就不見了。
展場也展出熊鷹展翅標本,策展團隊呈現仿真熊鷹羽毛工藝發展歷程與學員創作,呈現文化傳承與生態保育實踐。雖然是仿真熊鷹羽飾,仍希望遵循傳統規範,作為真羽的替代選項,讓傳統祭儀延續,同時兼顧生態與文化傳承。
展期即日起至10月 31日止,免費參觀,每周三至日開放(周一、二休館)。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