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龍捲風來襲…夫妻緊抱「手臂被扯斷」 她見斷臂喊救命不知是自己的

日職/初登板!孫易磊後援2局無失分 新庄剛志露燦笑

陶博館展鶯歌高職「態渡」 關心台灣動植物的生態動向

張芷綺戰敗.鴞生動表現消灰林鴞滅威脅生存的巨風。記者李定宇/攝影
張芷綺戰敗.鴞生動表現消灰林鴞滅威脅生存的巨風。記者李定宇/攝影

「態渡 鶯歌高職26屆師徒制暨畢業成果展」即日起至6月8日止,於新北鶯歌陶博館B1陶藝長廊展出,50組件師徒們創意表現的作品,企圖表達年輕學子對臺灣生態環境的提問,以動、植物為主角,發揮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以釉藥、模製、彩繪、手捏或雕刻等技法,將師傅們的獨特技藝展現得淋漓盡致。

陶博館長張啟文表示,為推廣並鼓勵青年學子投入陶藝創作,陶博館長期與鶯歌高職合作,展出陶工科師徒制教學成果,至今已10多年。今年的態渡 鶯歌高職26屆師徒制暨畢業成果展,探討生態保育及永續,用藝術創作關心台灣這塊土地的生態動向,展現學生對於生物多樣性的生態資源,在面臨棲地被迫害及氣候變遷的影響下,想像多年後的新時代樣貌。

全台唯一設有陶瓷工程科的新北市鶯歌高級工商職業學校,首創師徒制並執行多年,邀請陶藝師傅以傳統師徒制的方式任教,每年在學生畢業前舉辦成果展。今年由6位師傅以及79位同學努力學習的成果,不論是釉藥、陶塑、彩繪、茶壺或拉坯等技法,充分融合匠師的技藝與學生的獨特個性。戰敗.鴞由喜愛鳥類的張芷綺創作,她發現灰林鴞被颱風影響導致鳥窩被破壞,便天馬行空的創作灰林鴞吃掉巨風,生動表現消滅威脅生存的因素。

掙扎是對中藥材及占卜有興趣的王昱閔,有感於人類因迷信等原因,過度捕撈物種引發瀕臨滅絕的情況,透過龜足進化長出強力爪扎脫捕捉網的想像,引領觀眾反思。喜歡傳統古物的吳承翰,創作器物鼎,反覆飾釉讓作品呈現歷史與古樸的樣貌,以文化觀點提出環保保存的探討,別有新意。

陶博館表示,學子們以陶藝創作關心不同視角的環保議題,藉由陶藝師傅傳授陶藝技巧,讓陶瓷技藝發展多元,為台灣的陶藝發展注入新血。歡迎大家於展覽期間蒞臨欣賞、共襄盛舉感受,深刻感受鶯歌高職畢業生的作品表現。

吳承翰鼎,以文化觀點提出環保保存的探討。記者李定宇/攝影
吳承翰鼎,以文化觀點提出環保保存的探討。記者李定宇/攝影
王昱閔掙扎透過龜足進化長出強力爪扎脫捕捉網的想像,引領觀眾反思過度捕撈物種引發瀕臨滅絕的情況。記者李定宇/攝影
王昱閔掙扎透過龜足進化長出強力爪扎脫捕捉網的想像,引領觀眾反思過度捕撈物種引發瀕臨滅絕的情況。記者李定宇/攝影

延伸閱讀

獨/「歐金獅欠錢還錢」字條貼滿鶯歌 驚動調查局追查

封閉8年終解禁 鶯歌公三公園周六重新啟用

陶博館展出台灣陶藝之美 鶯揚陶瓷歌頌藝術呈現多元風華

新北迎世壯運 觀旅局推4大景點優惠體驗

相關新聞

新北晚間突強風大雨 中和工地鷹架倒塌占據1線車道

新北市消防局今天晚上7時8分獲報,中和區民樂路近中正路一處新建工地建案,因突如其來的強風及大雨,造成工地鷹架倒塌,佔據民...

北市試辦電子圍籬停放腳踏車 議員憂心成oBike之亂2.0

台北市交通局研擬試辦共享電動輔助自行車,只要在電子圍籬內,即可停放租借,不過此政策聯想到2017年的oBike隨意棄車亂...

防災教育再升級 新北三芝公所邀李鴻源教授講座

為提升基層防災知能、強化地方災害應變能力,三芝區公所於今(22)日舉辦「114年度鄰里社區災害防救教育講習暨上半年災情查通報教育訓練」,特別邀請前內政部長、現任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李鴻源教授擔任主講,分享其長年對國土規劃、氣候變遷與防災治理的實務經驗與前瞻思維。

新北全面換電動公車 議員疑:非核家園後電車仍減碳?

新北市「新北市氣候變遷因應行動自治條例」目標2030年全面汰換成電動公車,目前法條審查中,議員今天質疑,台灣進入非核家園...

新莊大拜拜即將登場 官將首竟被福建申遺?

每年農曆5月1日是新莊大拜拜,發源於新莊地藏庵、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土陣頭官將首還會出巡,是傳統文化的一大盛事。不過有網路影片提到福建向聯合國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影片裡面居然出現官將首?這是怎麼一回事?是福建想搶當官將首的發源地嗎?還是官將首果真源自福建?

影/砸8億!北市府前方要打造「深呼吸公園」 全區可騎自行車

北市府喊出要替都市降溫,副市長李四川提出市民廣場大改造,盼成可以「深呼吸的公園」,擬斥資約8億多元整建。台北市都審會今審...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