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北市公車衝撞行人庇護島 整車「大彈跳」嚇壞路人…2乘客送醫

強降雨襲擊!鐵公路和仁至崇德將搶通 花蓮「1村」明上午停班課

整理包/輝達總部確定!北士科T17、T18在哪?「只租不賣」神秘地主又是誰?

只想攻擊色彩不同的柯文哲?遭小沈律師質疑不夠專業 苗博雅這樣回應

台北地方法院審理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京華城案,今傳喚台北市議員苗博雅作證。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委任律師質疑苗博雅「沒有專業」、利用京華城案攻擊政治色彩不同的柯文哲,卻被苗博雅反擊,她作為議員的職責就是為市民守護公共財。

沈慶京委任律師廖威智反詰問時,質疑苗博雅未經過律師高考,也沒有在市府或地政士事務所待過,而沒有都市計畫的專業,是否不熟悉都市更新的程序;苗博雅反駁,「熟悉啊,這是我作為議員應該有的專業」。

廖威智再問都委會會議紀錄以A、B、C匿名都委會委員姓名,「這對你個人很重要嗎?」苗博雅則回應,公開透明是柯文哲的政見,她個人也支持,因此質詢督促柯市府做到,因為民眾有知的權利。

廖威智提出高端疫苗新聞報導及苗博雅針對高端疫苗的臉書發文,指出高端疫苗審查會議也未公告委員姓名,為何苗臉書發文卻未評論質疑,是否只想利用京華城案攻擊政治色彩不同的柯文哲?

苗博雅反擊,擔任台北市議員是她的工作,因此她督促柯文哲是做好她個人的工作,臉書發文僅是興趣評論,若要針對每一件實事都發表評論,「可能一天有72小時也不夠發文」,京華城案完全沒有引用法律依據就給予容積獎勵,她質詢京華城案,是為市民看守容積公共財,做好她議員的職責。

廖威智提出台北市都市計畫施行自治條例第25條規定,「都市計畫地區內,市政府認為土地有合理使用之必要時,得擬定細部計畫規定地區內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認為此條就是北市府給予京華城容積獎勵的法律依據。

未料,苗博雅回應,除了上述條例之外,台北市也必須遵守其他自治條例,包括台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條例,其中規定「商三」容積上限為560%;廖威智認為苗未回答問題欲繼續追問,審判長江俊彥出聲「證人已回答問題」,苗也說「我已經回答你了,大家都聽得懂」。

廖威智再提出自身整理的數據,指出各縣市獎勵容積上限都是20%,台北市沒有規定,其實是沒有上限,而20%是全國標準;苗博雅直指廖有所誤解,表示台北市有規範容積上限,就在台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條例,但並非不能打破,只要有法源依據就可以用容積獎勵,包括都更、危老等,就有可能突破土管條例規範的上限,「但不能沒有法律依據就創造容獎」。

廖威智問及苗博雅是否知悉京華城是一個陳情案件,苗反問「你是指跟柯文哲市長陳情嗎」?表示她質詢時並不知道是陳情案,而是參加議會調查小組後才知情。

台北市議員苗博雅上午作為京華城案證人出庭。記者曾原信/攝影
台北市議員苗博雅上午作為京華城案證人出庭。記者曾原信/攝影

苗博雅 法律 沈慶京 柯文哲 律師 北市府 京華城案

延伸閱讀

柯文哲如何否定都委會意見? 苗博雅:市長有能、無能不是我能臆測的

拿公庫的錢給財團 苗博雅作證曾提醒柯文哲京華城會是他任內弊案

柯文哲「抓頭」代表不知道京華城案?檢、辯解讀很兩極

苗博雅為柯文哲案出庭 痛批黃國昌:不該用政治力攻擊、騷擾證人

相關新聞

影/落淚向賴總統喊話!陳佩琪沉痛籲「重視司法改革」

已遭羈押9個月的台北市前市長柯文哲今因京華城案開延押庭,借提至台北地方法院,妻子陳佩琪也前往旁聽,陳佩琪庭後喊話賴清德總...

炒股獲利上千萬!橋檢啟動防逃 股市聞人吳金泉發監執行

股市聞人、興泰公司前董事長吳金泉與其妻子林姓女子被控炒股獲利上千萬元,更一審依違反證券交易法的高買證券罪判處吳6年6月徒...

影/疲勞問訊還言語騷擾?徐培菁砲轟檢察官濫權 光碟聲請一月無下文

電競聯盟前董座徐培菁今開記者會,再次砲轟承辦九州博弈案的台中地檢署檢察官張時嘉,在偵辦此案期間的6次訊問是疲勞訊問,每次...

洗牙暴打女牙醫 21歲男涉重傷害未遂等罪聲押禁見

周姓男子自稱洗牙太痛失控毆打沈姓女醫師,致沈眼窩骨折、鼻血狂流,昨投案後遭依醫療法、殺人未遂等罪嫌送辦。台北地檢署懷疑另...

「民進黨最希望我逃亡」 柯文哲:因為國民黨已奄奄一息了

台北地院今開庭審理民眾黨前主席涉京華城收賄圖利案,合議庭調查柯有無再延長羈押禁見必要,柯說「我不會逃亡」, 最希望他逃亡...

內湖購地案開庭 律師主張:不應戴電子腳環

中信金控前行政長張明田被控透過私人管理的公司,買進內湖安康段兩筆土地,內定為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資訊機房、行政大樓,高賣給公...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