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IG詐騙去年財損破11億 北市警:導入AI分析
社群平台崛起成為詐騙破口,根據統計,去年北市使用臉書、IG遭詐累計2288件,財損金額超過11億元,議員認為,現階段以人工辨識廣告與通報下架的速度,已難以有效遏止詐騙蔓延。刑大表示,將導入AI更精準的分析報案筆錄,期望能更即時的預警,提升跨機關犯罪偵查效率。
根據統計,北市2024年因使用Meta平台(Facebook、Instagram)遭詐,累計2288件,財損金額超過11億元,換算下來,平均每一則詐騙廣告平均能造成50萬元的損失。
曾獻瑩指出,目前警察局內辦理詐欺業務的警員雖有15人,但負責偵查、下架詐騙廣告的實際人力僅1至2名,同仁自行研究Python與ChatGPT API開發爬蟲工具,雖展現出極高的創新與投入,但缺乏制度與預算支持,凸顯市府應成立「網路詐騙廣告下架專責小組」來應對日益猖狂的假投資詐騙蔓延。
曾獻瑩說,每年累積大量詐騙報案紀錄資料大多上傳至中央165系統,地方政府並未善用這些資訊作為在地預警與防詐行動的依據,市府應加速推動「資料即用」的反詐治理觀念,將資料應用導向預警、宣導與主動介入,而非僅作為事後偵辦的輔助。
警察局表示,已會同法務局、資訊局成立「防堵網路詐騙廣告專責小組」,結合 AI 工具主動蒐報各類疑似詐騙廣告,建置快速下架與處理流程,全面強化平台通報機制與攔阻效能。
警察局說,有關165報案資料應用,除作為案件偵辦依據,亦導入 AI 智慧分析,針對受害民眾年齡層、職業別、詐欺手法與資金交付方式等面向交叉比對,建立高風險族群辨識機制,並據以推動精準識詐宣導;同時每日更新「打詐儀表板」實例故事,作為警銀聯防即時預警與攔阻參考。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