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疫前暴增數百倍!北市毒駕今年已逾400件 刑大曝這毒品成主因
大安區日前發生一起車禍造成6車損毀、2人受傷,疑「毒駕」釀禍。而毒駕案件急遽上升,今年截至6月已逾400件暴增數百倍。議員指出,除與法條修定外,也與新興毒品「喪屍煙彈」普及化有關,但該毒品代謝快恐讓嫌疑人有僥倖之嫌,呼籲應導入唾液快篩技術,縮短時間與人力負擔。
刑大表示,現已與台大「毒品唾液快篩檢驗計畫」研究團隊合作,進行毒品唾液快篩檢驗計畫初步實地測試,以結合AI演算法、生物辨識技術等方法,將科技檢驗導入緝毒領域,提供打擊毒品濫用與查緝毒駕行為的新科技工具。
根據統計,毒駕案件自疫情後急遽攀升,過去每年僅3至5件,2023年上升至32件,去年更暴增至349件,成長近11倍,今年截至6月更已飆升到431件,短短數年間暴增數百倍,顯見毒駕已不再是零星個案,更是威脅交通安全的重大隱患。
議員曾獻瑩指出,毒駕案件數暴增原因,除「刑法」認定標準放寬外,新興毒品「喪屍煙彈」大量流通更成主因,違法業者以填充菸油、電子煙外型偽裝販售並稀釋加工壓低成本大量批發,達到隨身攜帶便利性,但內含主成分「依托咪酯」會導致不定時的肌肉痙攣、認知障礙、嚴重干擾判斷力與操作能力,極易釀成事故。
曾獻瑩說,「喪屍煙彈」藥效代謝快、現場難以即時檢出,造成執法斷點及吸食者僥倖心態,但目前毒駕取締仍以尿液檢驗為主,須帶回警局採樣、送驗,常需數日才能出具報告,不僅延誤處置,也耗費警力,呼籲市府加速導入唾液快篩技術,具備非侵入、快速反應等特性,現場5至10分鐘內即時判讀結果,可大幅提升執法效率,降低偽造與誤差風險。
北市刑大表示,現行執行臨檢盤查發現疑毒品證物,員警能使用各類毒品初驗試劑進行毒品初步辨識,車輛駕駛人、乘客疑有毒品氣味、外觀舉止異常或目視可即發現毒品等客觀事實,即可盤查倘快篩試劑呈現陽性反應,即依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偵辦,後續採集尿液檢驗,若報告含有毒品成分數值,即屬毒駕行為,依刑法公共危險罪送地檢署,並舉發吊扣駕照。
※ 珍愛生命,向毒品說 NO!毒品危害防制諮詢專線 0800-770-885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