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基隆殺子案 專家:離婚前後 兒虐高風險期

基隆市簡姓男子以枕頭悶死五歲兒子,簡的妻子聲請通常保護令尚未獲核發。專家分析,夫妻離婚是兒虐案件高風險時期,聲請暫時保護令時效較快,應同時聲請孩子遠離令避免對方報復,獲核發前空窗期可借住親友家或申請居住庇護處所。
保護令有緊急保護令、通常保護令、暫時保護令,緊急保護令為緊急遭虐個案,法院受理四小時內核發。台灣照顧管理協會榮譽理事長張淑慧說,暫時保護令由當事人向法院聲請或警察機關代聲請,通常不會開庭,一個月內核發,通常保護令審理時間久,至少二至三個月;在聲請保護令空窗期,多留意孩子安危,若過往有脆弱家庭、兒虐紀錄,應同時聲請孩子的遠離令,慎防報復手段。
「千萬不要有虎毒不食子迷思。」她說,暴力通常不會是單一事件,再爆發或傷及無辜機會很大,防範類似事件不能光靠社工,親友鄰里都有責任,才能接住脆弱孩子。
新北市一名資深社工說,遠離令包含在保護令聲請書,聲請人可依自身狀況設定要件,例如相對人要離聲請人住址、公司多遠距離,若雙親有共同監護權要向法院說明,如相對人是否可探視,由法官裁定;在通常保護令核准前空窗期,可先住親友家或向縣市政府申請居住庇護處所。
台大社工系名譽教授劉淑瓊說,殺子自殺研究發現,夫妻談離婚前後容易發生,施暴者多為男性,當事人面臨婚姻破裂、對孩童監護權沒把握,認為「一切都是一場空」,心情幻滅、悲從中來,導致暴力事件,親人應多關心夫妻身心狀況,並對孩子等家庭成員安全狀況進行規畫,適時隔離。
衛福部保護司長張秀鴛說,離婚前後是兒虐、攜子自殺發生的高風險時期,夫妻一方得知對方進入離婚程序,甚至找律師準備進入法律程序,害怕分離心情恐導致暴力發生,警察、檢察官、法官、社工等應有足夠敏感度辨識可能危機設法預防。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