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豪雨連5天炸中南部!2天恐有「致災性降雨」 竹節草颱風最新動態曝光

疑遭離岸流捲走…苗栗竹南龍鳳漁港戲水失蹤少年 尋獲已成冰冷遺體

勞動部調查:薪水與工作內容外 年輕人求職看重「這件事」

勞動部。本報資料照片
勞動部。本報資料照片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為瞭解求職者在求職、面試過程中的體驗與評價,近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近七成受訪者最重視「薪資福利」與「工作內容」是否說明清楚,惟該兩項滿意度約為55%,因此,建議企業可進一步加強揭示具體內容以吸引合適人才。

此外,調查顯示,年輕求職者看重學習機會與職涯發展,女性則偏好通勤便利與不需輪班加班等工作條件,企業可視職缺與人才屬性適度調整招募及人力運用策略。

為提高人才招募效率,勞動部建議,雇主在招募時,除揭示薪資水準外,亦應具體清楚描述職缺內容及應徵條件,例如:主要工作職責、每日工作流程、輪班需求、所需技能等,有助於求職者更準確評估職務是否符合其職涯期待,進而提高媒合成功率,招募到真正適配的人才。而為協助雇主更清楚撰寫職缺內容,各地公立就業服務機構在受理求才登記時,就服員將主動協助確認並補充相關資訊。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為瞭解求職者在求職、面試過程中的體驗與評價,以及對職缺透明度的重視程度與對職缺的偏好,於2025年5月16日至5月24日透過台灣就業通系統向會員發送電子問卷,並針對1年內有求職面試經驗者進行調查,最終總計回收有效樣本2,782份,調查統計結果摘述以下四大方向,企業可強化的招募關鍵。

第一,資訊透明度是求職者首重因素。調查顯示,近7成受訪者最重視「薪資福利」與「工作內容」是否說明清楚,惟該兩項滿意度約為55%,因此,企業可進一步加強揭示具體內容以吸引合適人才。

第二,流程效率與通知回覆影響好感度。有77.9%求職者能於1個月內完成應徵流程,59.4%在1週內收到結果通知,但仍有逾1成未收到回覆,可能影響企業形象與求職者的應徵意願。

第三、面試互動品質需關注。面試官的溝通態度與說明能力,特別受到專技人員重視。良好的人際互動有助企業展現專業與誠意。

第四、不同求職者關注面向不同。求職者選擇職缺時,最重要的3項是:「薪資福利」、「工作穩定性」、「通勤便利」。年輕求職者看重學習機會與職涯發展,女性則偏好通勤便利與不需輪班加班等工作條件,企業可視職缺與人才屬性適度調整招募及人力運用策略。

勞發署表示,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工作內容與薪資福利的資訊透明度,對求職者而言極具關鍵性。為提供薪資行情供求職求才者參考,除由勞動部每年辦理行職類別薪資調查外,「台灣就業通」網站上的「工作百科」(https://jobooks.taiwanjobs.gov.tw/)亦有整理出各職類別薪資趨勢,求職求才者可多加參考運用。

若雇主選擇自行於「台灣就業通–找人才」網站(https://hr.taiwanjobs.gov.tw/)登錄職缺,該網站會依據職類別提供職缺內容描述範本,供雇主參考使用,以協助雇主撰寫更具體、清楚且具吸引力的職缺資訊,提升徵才成效,歡迎企業多加運用。企業可至「台灣就業通」網站查詢更多資訊,或撥打0800-777-888免付費客服專線,將由專人提供服務。

薪資 求職

延伸閱讀

越南移工涉邊求職邊當詐欺車手 桃園警緝獲到案

台南災區未復原!不少人搭機返台投票 他呼籲年輕人「回家必做1事」

雲嘉南大型徵才今成大登場 南部企業開出近3千職缺留人才

今罷免投票日 勞動部:具投票權勞工依法放假1天 若上班應給加班費

相關新聞

他面試IC設計公司 期望薪資提四萬薪水…人資:不可能

台灣作為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關鍵樞紐,不僅技術領先...

勞動部調查:薪水與工作內容外 年輕人求職看重「這件事」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為瞭解求職者在求職、面試過程中的體驗與評價,近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近七成受訪者最重視「薪資福利」與「工...

今罷免投票日 勞動部:具投票權勞工依法放假1天 若上班應給加班費

今天為「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投票日」。勞動部提醒,具投票權且今天原屬工作日的勞工,雇主應依法給假並給薪。若今天原本是勞工的休...

他任翻譯因薪資離職「轉做外送」 避開討厭同事還月入逾4萬元

一名男網友近日在論壇指出,他從大學畢業後開始從事翻譯工作,任職期間達5年以上,但不滿薪水還是只有3萬6千元,所以決定離職。之後該名男網友開始做外送,認為當外送員有薪水較高、避開討厭同事的優點,不過他為了大幅增加單量,天氣差的時候反而要較頻繁地跑外送。

年輕人願意吃苦?水電公司開3萬8招學徒找嘸人 網看條件嘆:簽下去還比較好

傳統技術工作環境辛苦,即使開出高薪也有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去做。一名網友將準備接手家中的水電公司,開出學徒月薪3萬8起,還提供獎金與加班費...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