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客團不來醫美、健檢 我國際醫療榮景不再

台灣國際醫療產值從二○一九年達到近一九○億元,經過新冠疫情後,陸客醫美、健檢團不再來台,產值直直落,二○二二年僅剩六十億元,近年三年,國際醫療的年產值雖緩速回溫,但服務人次一路下滑,去年服務總人次僅有廿一萬二千多人,為近十年來最低的服務人次,國內雖積極發展新南向醫療,但年產值仍難以回至疫情前榮景。
根據國際醫療管理工作小組統計,台灣國際醫療於二○一九年時,產值來到歷史新高,達到近一九○億元的產值,來台就醫的人數多達卅七萬人次,原本未來一片榮景,隨後受到新冠疫情影響,人數與產值一路下探,二○二二年來到近十年的最低點,僅剩六十億產值,廿四萬人次到訪,去年產值雖上升至一百億元,但來台的人次只剩廿一萬二千多人次。
台灣醫療健康產業卓越聯盟基金會執行長吳明彥說,二○一九年產值能高達近一九○億元,與中國大陸健檢、醫美團有著密切關係,當年度健檢中心服務人次的占比,占總數的百分之十六點○八,其次是內科占百分之十一點七;去年健檢中心的服務人次占比,僅剩百分之九點八八,最高反而是內科,占百分之十二點四二。
吳明彥說,從數據分析,顯示台灣的健檢國際醫療市場已在疫後消失,不過,去年國際醫療產值回溫,來到一百億元,觀察是部分醫學中心提供的重症醫療服務,已恢復到疫情前的七成水準,但即便如此,重症醫療就算完全恢復到疫情前水準,年產值也無法完全回到疫情前的榮景。
自二○一八年起,衛福部配合「新南向政策」推動的「一國一中心」方案,針對印尼、印度、越南、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一個國家由一家醫院負責統籌,為醫衛產業搭橋,同步也推動醫衛人才培訓等。
吳明彥表示,一國一中心將台灣醫療軟實力徹底發揮,分析來自東協十國的國際醫療服務量,已接近過去服務陸客的總量,成為現行國際醫療困境中的紓困方式。他認為,在東南亞屬於高所得的國家,應加強布建醫療合作資源,而在人口較多的國家,如印尼,應增設合作據點,變成「一國多中心」。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新南向國家占國際醫療中約七千多萬產值,患者多來自緬甸、印尼,他們願意來台就醫,主要受到當地留台校友會、台商及扶輪社等民間組織的口碑傳播,一位來自緬甸的鼻咽癌患者黃先生,來新光醫院接受免疫細胞療法後,順利延命,該案例後續吸引當地更多患者來台就醫,也期待政府能更大力扶植南向醫療合作,幫助我國國際醫療發展。
▪️三登陸機會大增 氣象粉專:楊柳颱風有機會從宜花地區登陸
▪️楊柳颱風恐增為中颱 氣象粉專:「這天」穿越北台灣上空 登陸機率增加
▪️吳德榮:楊柳颱風「這2天」通過台灣北部 侵襲機率調高至6成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