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緩解背痛不能只靠休息 專家教你及早養成幾個日常習慣護脊椎

MLB/大谷生涯4次40轟現役最強 道奇痛宰美聯王者藍鳥

平躺感覺「吸不到空氣」竟是這原因 醫師提醒平常一招檢查脖子

聯新國際醫院甲狀腺外科醫師林晏甥說,對於結節,民眾無須過度恐慌,但也不可輕忽結節可能帶來的壓迫症狀與潛在惡化風險。圖/聯新國際醫院提供
聯新國際醫院甲狀腺外科醫師林晏甥說,對於結節,民眾無須過度恐慌,但也不可輕忽結節可能帶來的壓迫症狀與潛在惡化風險。圖/聯新國際醫院提供

1名60歲的男性長期有胸悶與呼吸不順的困擾,平躺時更感覺「吸不到空氣」,就醫後透過胸部X光檢查發現氣管右側有疑似腫塊陰影,並造成局部氣管偏移中線。進一步電腦斷層掃描發現一顆由甲狀腺右葉一路延伸進入到胸腔內,約為9×5公分如鵝蛋般大小的腫大結節,已明顯壓迫氣管,聯新國際醫院甲狀腺外科醫師林晏甥建議手術切除後,已完全改善。

男原被評估需切開胸骨才能切除,但患者擔憂術後疼痛影響生活,經評估結節並未超過氣管分叉處,無須切開胸骨,僅透過前頸部切口就將腫塊完整移除,術後第2天即出院,1周後回診病理報告為良性,且因切除的是增生組織,對甲狀腺功能無影響,同時原本胸悶與平躺時呼吸困難的症狀也完全改善。

甲狀腺結節是甲狀腺內部形成的異常組織腫塊,台灣成人盛行率高達40%以上,幸好超過9成以上都是良性的。林晏甥指出,大多數結節位於頸部,但少部分會向下延伸至胸骨後方甚至胸腔內,當結節體積有超過50%位於胸腔,即稱為「胸骨後甲狀腺結節腫大」或「縱膈腔甲狀腺結節」,約占所有甲狀腺手術的3%至17%。

針對一般良性且無壓迫症狀的甲狀腺結節,主要是以超音波與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由於胸骨後甲狀腺結節腫大位在胸腔內難以用超音波偵測,因此常在有壓迫症狀時才被發現。常見症狀包括呼吸困難、吞嚥異物感、聲音嘶啞、慢性咳嗽或喘鳴聲。林晏甥說,一旦有這些症狀,應盡早就醫檢查,可經由胸部X光及電腦斷層檢查確定診斷。對於胸骨後甲狀腺結節腫大的首選治療方式仍為手術,不僅能緩解壓迫、改善症狀,也能降低惡性變化的風險

甲狀腺結節目前尚無預防方法,林晏甥提醒民眾可於日常梳妝或洗臉時透過鏡子觀察頸部是否有單側腫大,或透過年度健康檢查加入頸部超音波檢查,提早發現異常。一旦發現結節,即使經檢查確認為良性,也應持續定期追蹤。若出現聲音沙啞或是吃流質的食物容易嗆咳等異常,亦應提高警覺,及早就醫。

雖然甲狀腺結節惡化為甲狀腺乳突癌或濾泡細胞癌的機率極低,致死率更低,但仍應謹慎對待,定期追蹤與早期介入治療。林晏甥說,對於結節,民眾無須過度恐慌,但也不可輕忽結節可能帶來的壓迫症狀與潛在惡化風險。

1名60歲的男性長期有胸悶與呼吸不順的困擾,平躺時更感覺「吸不到空氣」,就醫後透過胸部X光檢查發現氣管右側有疑似腫塊陰影,並造成局部氣管偏移中線。圖/聯新國際醫院提供
1名60歲的男性長期有胸悶與呼吸不順的困擾,平躺時更感覺「吸不到空氣」,就醫後透過胸部X光檢查發現氣管右側有疑似腫塊陰影,並造成局部氣管偏移中線。圖/聯新國際醫院提供

風險 醫師 超音波 異物 甲狀腺 手術 患者 咳嗽 健康檢查

延伸閱讀

都是布鉤繩惹禍!10多年前翻車人沒事 今年被撞肋骨14處骨折

東京歌舞伎町27歲牛郎涉性侵女顧客!掐頸恐嚇:不脫衣就折斷手臂

大千醫院6例支氣管鏡超音波導引切片檢查 5人確診罹癌

台北市威秀地下停車場驚傳砍人 夜店女公關頸部中刀命危送醫

相關新聞

楊柳颱風是否登陸關鍵在它 氣象署:若偏南、離台灣不遠 不排除發警報

今年第11號颱風楊柳,今天凌晨2時生成。中央氣象署臉書粉專「報天氣-中央氣象署」表示,整體預測路徑大致上往西移動,目前預...

楊柳颱風不排除侵台? 1張圖看各模式預測路徑 賈新興指這2天是關鍵

原位於關島北北東方海面的熱帶性低氣壓TD14號,已於今天凌晨2時發展為輕度颱風,為編號第11號的楊柳颱風。台灣整合防災工...

今年首例中國大陸移入屈公病 台中40多歲女赴廣東返台確診

中國大陸廣東省屈公病疫情嚴峻,疾管署今公布天我國今年首例自中國大陸境外移入的屈公病病例,個案為中部4旬女子,7月至廣東省...

熱帶低壓形成!颱風論壇:有機會朝台灣接近且強度不弱

菲律賓東方海面及南海仍適合熱帶系統發展。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表示,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美軍JTWC)已將熱帶...

今晴朗酷熱防中暑 吳德榮:楊柳侵台機率稍降 不排除半途夭折

太平洋高壓影響,今天各地為晴朗酷熱的盛夏,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兼任副教授吳德榮在「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的「洩天機教室」專欄...

楊柳颱風會不會來台灣? 天氣風險:取決於它的強度

楊柳颱風目前預報仍然很分歧。天氣風險公司粉專「天氣風險 WeatherRisk」 表示,楊柳颱風會不會來台灣,取決於它的...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