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容積轉移新規 文資屋主:自燃恐再現

台北市政府日前公告實施「北市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土地容積移轉審查基準」,內容設定文資容積接受基地面積應超過一千平方公尺,引發文資屋主抗議,指文資容積過去主要是轉移到一千平方公尺以下基地,新規卻壓縮文資容積轉移空間,恐降低文資保存意願,造成未來潛力文資自燃事件再現。
內政部年初修正公布文資土地容移辦法,規定各地方主管機關應在兩年後修正原容移審查基準。未料北市府在五月即公告新基準,過程只找不動產業者等開會,沒問文資屋主意見,引發文資屋主不滿。
文資屋主表示,市府擔心窄巷高樓,針對危老都更就不該未設基地面積門檻,又多給四成容積獎勵,等於一面鼓勵危老在原有窄巷蓋高樓,一面卻剝奪文資本有的容積轉移機會。
市定古蹟兩江醫院所有人、文資業者阮俊德說,市府新規就像把文資和道路地等容積放在同個擂台,道路地因量大又便宜,絕對贏;瘦弱的文資則穩輸,文資容積可說看得到、吃不到。他質疑,市府若擔憂窄巷高樓,該優先限制不當增加的危老容積,而非剝削已犧牲開發利益的文資,造成文資無路可走。
艋舺慈惠醫院是王家祖宅,王家第三代王培仲表示,原本告訴家族可售出轉移的容積,自籌經費修老屋,如今看來容積恐怕賣不出去,也會造成其他潛力文資屋主更不願保留老屋,搶拆、自燃事件恐再現。
大稻埕百安堂蔘藥行第三代老闆郭柏鋐表示,道路地等公共設施保留地容積非常氾濫,建商取得利益最高又可達文資容積廿倍,過去是因法規規定道路地容積須用於一千以上平方公尺基地,才讓文資容積在一千以下基地有賣出機會。如今兩者接受基地變得一樣,文資容積將乏人問津。
北市府表示,該規定是配合內政部年初修正公布「古蹟歷建土地容積移轉辦法」並函釋要求地方審查容積移入基地,應考量開發強度會否造成窄巷高樓等疑慮。將持續滾動式檢討相關機制,以平衡文資保存與都市發展需求。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