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旬翁吃了一口粽子就進了ICU 醫:健口操降肌少、失智

隨超高齡社會來臨,肌少症人口增加,但多數人僅注意四肢肌肉量,卻疏忽口腔也會有肌少症,且口腔肌少症影響更劇。85歲李爺爺吃粽子時,因無力吞嚥導致噎傷,引發吸入性肺炎,一度住進加護病房。醫師提醒,口腔肌肉影響咀嚼與吞嚥功能,忽視恐致嚴重後果,每天應進行2次、每次5分鐘的「健口操」,預防誤嚥、失智與肌少症。
高雄醫學大學大南方咀嚼吞嚥健康產業人才培訓基地營運長陳俊鴻說,臨床收治的李爺爺,自然牙很少,長期戴活動假牙,日常飲食以粥類、軟質為主,較少吃質硬或黏稠性食物,但因端午節氣氛濃厚,家人貼心幫他準備了一顆軟糯的北部粽,以為「配水吃比較好吞」,沒想到卻成了導致肺炎的導火線。
陳俊鴻指出,據統計,60歲後肌肉量每年以1至2%速度流失,而長者常見的口腔退化性疾病,包括進食速度緩慢、吞嚥功能下降、牙齒容易鬆動、容易出現口臭、說話能力減弱;據統計,65歲以上長者口腔機能退化嚴重,高達36.6%留存自然齒不足20顆,咀嚼吞嚥異常比率為12.8%,相當於每10人就有一人面臨吞嚥困難,且口腔衰弱族群,將增加30%吸入性肺炎風險。
口腔肌少症更為影響健康。陳俊鴻指出,相較口腔健康者,口腔衰弱者由於咀嚼、吞嚥、營養吸收等功能受到影響,身體衰弱風險增2.4倍、肌少症增2.2倍、失智症增1.8倍、死亡增1.2倍,甚至跌倒事件增1.55倍。
陳俊鴻說,透過「健口操」放鬆頭頸部肌肉、加強兩頰及喉部的口腔機能核心肌群的訓練,成功提升長者咀嚼與吞嚥功能,不僅降低「因噎廢食」的發生,更延緩因口腔肌少症所出現的健康風險。
中華長照暨偏鄉醫療基金會昨發表「社區中高齡居民肌肉骨骼及老化相關疾病之介入預防研究計畫」成果,總計畫主持人、高雄醫大公衛學系教授楊俊毓說,其子計畫三針對中高齡者研究,透過自然牙存留數、連續發音能力及舌壓檢測等綜合評估,找出「口腔肌群功能退化」者,並給予健康介入健口操,提升舌頰肌力。
楊俊毓說,吃得下才能活得好,咀嚼、吞嚥功能不佳,影響營養吸收、說話能力等,研究團隊將持續推動健口操數位教材、培訓社區衛教師,建立更全面的高齡營養與口腔健康照護模式。
簡易健口操:
動作一:壓舌板輪流放在左右兩側臼齒下方,各用力咬4下,訓練口腔肌肉。
動作二:壓舌板放在上下嘴唇間用力吸住,隨著節拍嘗試將壓舌板拉出,訓練口腔的吸吮能力。
動作三:壓舌板橫向放在嘴巴前,舌頭分別用力往前頂、向上頂,訓練舌頭力量,方便進食。
動作四:壓舌板輪流直向放在嘴巴兩側,舌頭分別向外用力頂住壓舌板,訓練舌頭活動。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