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婦癌年輕化!篩檢年齡下修 出血、分泌物多快就醫檢查

多數子宮頸癌致病原因與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相關。馬偕醫院醫學研究部主任張志隆提醒,HPV感染初期無明顯症狀,隨病程進展,病人可能出現陰道異常出血或分泌物增加等症狀,抹片檢查與疫苗接種是預防子宮頸癌最佳方式,患者若能透過篩檢早期發現罹癌,多數可透過根除性手術或放療、化療治療。
癌症希望基金會日前舉行婦癌學習營。張志隆說,政府民國84年起推動子宮頸癌抹片篩檢,台灣子宮頸癌發生率顯著下降,早期患者多有治療武器可用,但局部晚期子宮頸癌患者,或復發、轉移子宮頸癌,目前治療上仍有諸多挑戰,隨近年免疫療法、標靶藥物、抗體藥物複合體(ADC)藥物問世,患者治療出現一線生機。
林口長庚醫院婦癌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周宏學表示,與子宮頸癌相同,早期子宮內膜癌病人經常出現陰道出血症狀,婦女如有陰道異常出血,不論停經與否,都應儘早就醫接受檢查,若在早期及時發現,五年存活率達90%以上。晚期或復發病人,臨床上也有手術、放療、化療、ADC等治療選項可用,有助控制疾病。
周宏學提到,子宮內膜癌呈現年輕化趨勢,罹癌病人年輕化,生育需求成為一項考驗,若病灶侷限且病人條件允許,臨床上可透過荷爾蒙治療保留生育機會,但在治療期間必須密切追蹤,建議病人需與醫師充分討論。
另,卵巢癌是婦女容易罹患的癌症之一。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魏凌鴻表示,部分卵巢癌患者可透過基因檢測,配對合適治療藥物,而病人的HER2蛋白表現,是腫瘤增生、復發關鍵,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及卵巢癌等實體腫瘤,都有部分患者會出現HER2過度表現情形,過去這類病人治療選項相對有限,如今也有新藥可用。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