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情緒管理家長怎麼做? 心智科醫師:留意情緒背後所含訊息

林口長庚端午節前邀請兒童心智科醫師林俏汎,幫助家長認識兒童情緒發展,讓家長明白成長過程中,孩子接觸到的環境刺激愈來愈多,面對複雜的情緒反應時,該如何引導孩子表達情緒,並用正確的方式處理情緒。
林俏汎表示,兒童與青少年的情緒管理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礎,對學齡前幼兒而言,應從認識與表達情緒做起,透過繪本、圖卡與情境遊戲,引導他們說出感受,並學習冷靜技巧,如深呼吸與數數。學齡兒童可進一步學習自我控制與同理他人,運用「情緒紅綠燈」法或角色扮演,加強處理人際衝突的能力。
進入青少年階段後,面對課業、人際與自我認同壓力,情緒管理需強調覺察與思考調整,建議青少年透過寫情緒日記、運動、創作或與信任的大人傾訴,來釋放壓力與負面情緒,建立健康的人際界線與正向思考也至關重要。
林口長庚兒童內科部長朱世明關心孩童的心理健康,日前參加院方規畫的活動時,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並提醒家長要留意孩子情緒背後所蘊含的訊息,協助孩子調節負向情緒,也可以整合學校、家庭與社區資源,共同培養孩子的情緒韌性與心理素質,打造更支持性的成長環境。
活動還由林口長庚大專志工隊幸運草兒童劇團演出「魔法心動號─¬給阿瓜的任務書」,透過劇中角色帶領小朋友化身情緒偵查隊,幫助心情找線索。現場也邀請YOYO家族的酪梨姐姐、南瓜哥哥和YOYOMAN,與小朋友一起唱唱跳跳,並設計有趣的互動關卡以及愛不囉嗦庇護商店,減緩小朋友就醫時的焦慮情緒。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