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三峽車禍死傷慘重!老師目睹過程 憶驚悚畫面淚崩

輝達總部落腳北士科傳與新壽2模式 北市府曝合約規定

「川普動盪」始見真情?英歐達成脫歐後最重大協議 重設雙邊關係

519白色恐怖記憶日 文化部長李遠:積極推動轉型正義

國家人權博物館今天舉辦「519白色恐怖記憶日」典禮,文化部長李遠致詞時表示,身為受難者家屬會積極推動轉型正義。這也是白色恐怖記憶日第一次由官方文化部接手舉辦。聯合報資料照片。記者林伯東/攝影
國家人權博物館今天舉辦「519白色恐怖記憶日」典禮,文化部長李遠致詞時表示,身為受難者家屬會積極推動轉型正義。這也是白色恐怖記憶日第一次由官方文化部接手舉辦。聯合報資料照片。記者林伯東/攝影

國家人權博物館今天舉辦「519白色恐怖記憶日」典禮,文化部李遠致詞時表示,身為受難者家屬會積極推動轉型正義。這也是白色恐怖記憶日第一次由官方文化部接手舉辦。

2024年4月18日,行政院正式核定5月19日為「白色恐怖記憶日」,透過「紀念不放假」的方式,讓台灣社會共同憶起這段歷史,緬懷政治受難者,並深化對民主、人權價值的認識。

今年典禮現場包括總統府副秘書長何志偉、行政院政務委員林明昕、文化部長李遠、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洪世芳、政治受難者家屬黃春蘭、519白色恐怖記憶日發起人代表王美琇等受難者及家屬等超過百人出席。

現場以戲劇重現受難者處境及受難者家屬的煎熬,典禮在鐘聲與現場誦唸受難者姓名揭開序幕,現場也朗誦白恐受難作家陳列撰寫的「519記憶祈願文」,「希望藉由記憶白色恐怖的歷史,人們可以虔誠悼念。」典禮最後,貴賓前往紀念碑自由獻花,向受難者前輩致敬。

何志偉表示,白色恐怖是台灣也是全球民主史上不可能抹去的記憶,「接待外賓時,我總會帶著他們從總統府走出去,右前方就有白色恐怖受難者紀念碑,這個紀念碑也提醒大家要歷史不能被遺忘,必須靠每一代每一代去守護與傳承。」

李遠表示,2025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今年人權館在景美人權園區與綠島人權園區舉辦了錄名揭碑儀式,「對全部台灣人而言,這是一個不能遺忘的日子。」李遠表示,作為文化部長,「我能做的就是在我任內努力的把轉型正義的工作做好。」

李遠表示,政府一再提及白色恐怖,不是要挑起仇恨與對立,「這麼多人死亡,為什麼不能夠一起面對,讓這件事情成為和平的開始;越不能面對,這個仇恨就一直無法解決。」

林明昕致詞表示,台灣戒嚴令正式頒佈,讓社會長期籠罩在白色恐怖的陰影下,無數家庭因此承受沉痛代價,「這一段歷史不容遺忘,透過記憶對抗遺忘是轉型正義的重要支柱,更是維繫民主韌性的關鍵。」

行政院政務委員林明昕表示,白色恐怖記憶日雖然未被納入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但政府仍會努力守住白色恐怖記憶日,並持續擴大推動紀念與教育活動,讓威權歷史被更多人理解與記憶。」

人權館今天也在景美園區活動現場舉辦人權市集,邀集具有相同人權理念的相關組織、團體、出版社、文史工作者等共同參與,期待能讓更多民眾接近及認識台灣在地歷史,帶動社會省思及公共對話,守護全民共同的民主與人權價值。

國家人權博物館 文化部 李遠 白色恐怖

延伸閱讀

工時8+1?中央社遭爆新制掀員工反彈 社長胡婉玲解釋

部會解凍第一炮!文化部預算49案、逾34億全數解凍

為粉絲見面會黃牛票修文創法?文化部長李遠:審慎評估

百大文化基地開箱 李遠盼繼蔣渭水再創台灣新文化運動

相關新聞

明高溫飆36度 周六鋒面接近「午後全台有雨」

未來1周持續炎熱,高溫上看36度,中央氣象署預報員李名翔表示,明、後2天花東、恆春半島偶有短暫陣雨,午後大台北、宜花地區...

台北市立動物園年度歲修 6/18起10天不開放

台北市立動物園今天表示,6月18日至27日為止,共計10天不對外開放,期間進行年度環境整修,提醒熱愛動物的遊客,安排出遊...

78歲老翁釀重大車禍 醫籲高齡駕駛「反應慢、視線差」風險倍增

新北市三峽北大國小旁,今天傍晚4點發生重大車禍,造成16人輕重傷,其中4人到院前已無生命跡象。肇事的小客車駕駛,是一名7...

響應WHO世界無菸日提倡主題 李㼈攜女兒共同宣導拒菸

為響應世界衛生組織(WHO)2025年世界無菸日的倡議主題「戳破誘惑:揭露菸草與尼古丁產品行銷策略」,衛生局結合董氏基金...

78歲駕駛三峽高速衝撞死傷重 醫籲高齡換照應更嚴格

新北市1名78歲長者今下午4時許,開車行經三峽區北大國小前,不明原因高速衝撞停等紅燈的雙載機車,再撞上過馬路的2名國中生...

台鐵聯外鐵路3天內2度中斷 「最遠的那群人」怒了

台鐵電車車線斷落及豪大雨影響,台東聯外交通3天內2度中斷,北迴線和仁至崇德間仍雙向不通,影響聯外交通。立委黃建賓要中央檢...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