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商3/諮商訓練標準個案成本高 壓力大 AI陪練效果佳

當臨床實務對AI心理諮商仍有疑慮時,訓練心理師的「AI虛擬人」,已應用於課堂教學。開發團隊負責人、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教授謝麗紅表示,透過讓AI模擬案主的創新教學模式,有助降低輔導與諮商學系學生實作焦慮、同儕壓力與自主學習成本,並兼顧專業倫理,減少訓練過程因諮商技術還未臻成熟對真實個案的影響。
專業諮商人員養成重視實作經驗,但因訓練、督導人力有限、模擬個案來源不多,以致教師大多透過書中概念、搭配自身的實務經驗分享,或利用學生配合督導,自行擔任諮商員與案主的同儕模擬練習諮商,又或徵求機構同意在有課程督導下進行諮商實習。
謝麗紅表示,諮商人員養成過程中需要大量實務經驗與實習時數,但可能因為上述原因遭限縮,影響訓練成效,或有準諮商員實際接案進行諮商的倫理、演練情境與實際有差異、同儕比較壓力及雙重角色隱私等問題,例如諮商員同學擔心諮商技巧被案主同學負面評價、案主同學要揭露多少個人困擾,因此訓練標準化個案有其需求性。
謝麗紅說明,標準化個案是指與模擬個案性別、醫療史、 教育、語言等背景相似的人,表現出符合該疾患的身、心理症狀,但標準化個案仍有其限制,包括訓練費用高昂又耗時、一次無法涵蓋太多不同病情、可能對教學與研究產生倦怠等。
謝麗紅帶領團隊,研發具備模擬個案功能的AI系統,包括實體機器人與VR模擬,並導入大三的諮商技巧課程。該系統與彰化師大物理學系教授劉嘉吉跨領域合作,以語音互動為主、文字為輔,先設定虛擬個案的問題情境與人設、撰寫對話語料庫、每次晤談主題與需完成的諮商目標等。在演練過程中,機器人依據諮商員回覆給予相應的多輪對話,事後也會提供逐字稿作為加強諮商技巧的參考。
14周課程結束後,調查發現,學生因諮商實作焦慮與同儕壓力降低,更願意主動練習,提升專業行為、訊息互動、基本溝通、個人化技能、概念形成等多項能力表現;系統提供明確回饋與固定對談情境,有助於建立學生對高階技巧如「摘要」、「立即性」的應用信心,提高諮商實務知能與自我效能感,自主練習次數也與課程成績呈正相關,證實支持AI介入、輔助訓練諮商技巧的正面成效。
至於系統有時被認為發音不夠自然或語料庫不足等,謝麗紅表示,未來將持續蒐集學生意見滾動式調整,盼提供更具彈性、倫理安全且低成本的模擬環境,目前僅先於彰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應用。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