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套路沒用?川普退讓劇本再上演 外媒分析:關稅包裝「真正目的」

藝人閃兵案擴大!棒棒堂李銓15萬、陳大天25萬交保

黃子佼又與1女和解當場給錢 告訴代理人批:用極低金額打發被害人

研究:兒童時期超重 將來肥胖風險加倍

6歲兒童的BMI是成年期肥胖最可靠的預測指標,尤其對防止體重增加有重要影響。示意圖/ingimage
6歲兒童的BMI是成年期肥胖最可靠的預測指標,尤其對防止體重增加有重要影響。示意圖/ingimage

過重兒童要注意,小心長大後更容易肥胖!荷蘭研究指出,過重兒童6歲時BMI每增加一單位,其在18歲時超重或肥胖的風險就會增加一倍以上。隨著全球肥胖率持續上升,專家呼籲,孩子生命最開始的五年是關鍵,要維持良好體態才能更健康長大。

6歲前體重是關鍵

衛報》報導,一項荷蘭研究追蹤了數千名兒童於2歲、6歲、10歲、14歲和18歲時的BMI,發現過重兒童6歲時BMI每增加一單位,其在18歲時超重或肥胖的風險就會增加一倍以上。對此,6歲兒童的BMI是成年期肥胖最可靠的預測指標,尤其對防止體重增加有重要影響。

數據顯示,在3528名青少年中,在2歲時被認為超重或肥胖有32.3%,6歲時為22.3%,10歲時為24.7%,14歲時為20.6%。此外,6歲前將體重減為健康指數的過重兒童,其在青少年晚期的超重或肥胖風險會降低,然而,如果在6歲後才開始減肥,肥胖風險將可能持續增加。

「孩子生命最開始的五年是關鍵。」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醫學中心格魯特強調,如果想要幫助子孫後代更健康長大,並過上幸福、健康的生活,人們必須了解兒童是如何成長和發展。

肥胖症比例大增

News-Medical》指出,隨著全球肥胖率急劇上升,預計到2050年全球六分之一的兒童和青少年將患有肥胖症,而未來五年內的肥胖比例恐大幅增加。

其中,布里斯托大學的研究發現,英國超重青少年的數量增加了50%,從2008-2010年的22%增加到2021-2023年的33%。如今,許多孩子到18歲時仍被歸類為超重或肥胖。

布里斯托皇家兒童醫院兒科內分泌顧問醫生吉里表示,超加工食品消費量增加、螢幕時間過長導致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睡眠不足以及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嚴重等多種因素,導致青少年肥胖率過去15年來呈顯著上升。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肥胖 風險

延伸閱讀

台中清水高中音樂班3學生跨領域探索 錄取海牙與北藝大跨域音樂學程

影/德國奶奶缺錢打工 竟夾藏市價千萬毒品來台闖關

台灣人工哺育大猩猩「寶寶」荷蘭罹病亡 北市動物園證實已安樂死

荷澳稱ICAO委員會裁定 俄要為擊落馬航MH17負責

相關新聞

誤點10分鐘退費「民眾憂賠到死」台鐵:要符合特定條件

台鐵公告最新「旅客運送契約」,若列車故障或發生不可歸咎於旅客情況,導致列車誤點10分鐘,乘客不願等待搭乘,可於1年內退票...

去日本玩「新增一物」不能帶上飛機 官方公告:手提、託運都一樣

日本一直是不少台灣人最愛的旅遊勝地,日本政府為了加強飛安,已規定行動電源、電池和打火機等物品禁止託運,僅能攜帶上機。最近,日本進一步更新了登機危險物品清單,並將無線充電式電捲棒納入管制範圍,若這些電捲棒的鋰電池無法拆卸,「將無法託運,也不允許隨身攜帶」。

70歲患者不菸不酒卻罹胃內淋巴癌 醫師示警:1症狀易被輕忽

癌症初期的症狀有哪些呢?內科醫師謝文斌發文,稱一名70歲的阿公生活很單純,不菸不酒,但近期出現「食慾不振」的症狀,經過二次胃鏡檢查後,才發現是罕見的胃內淋巴癌,也告誡民眾,不要輕忽身體的異常,癌症早期發現,才能爭取治療的機會。

行人違規取締數暴增51% 交通部「為減少事故」:取締不分駕駛、行人

為降低行人死傷,交通部修法重罰汽車駕駛不讓行人肇事罰則,但行人違規闖紅燈情況也引發駕駛團體不滿,要求提高罰鍰至1.8萬元...

LINE免費貼圖8款!GU「小勞撫」超Q 還有終身免費、免任務嗨用半年

聯合新聞網《科技玩家》5月第2波限時LINE免費貼圖來囉!這次有8款貼圖,其中「晴天P莉-滿滿的愛與感謝」滿足任務就能永久免費使用貼圖;「114年全國運動會在雲林」貼圖則免任務直接下載,另外推薦「GU Taiwan×爽爽貓&小勞撫」、「LINE禮物 × 尾熊仔」,模樣相當可愛,讀者可別錯過,趕緊下載囉。

彰基醫師到田間守候思覺失調患者 施打長效針劑回復生活

曾是百貨公司櫃姐的「小美」患嚴重宗教與被害妄想,卻始終拒絕治療,導致她失去工作、家庭決裂,獨自帶著幼女住在旅館,生活困頓...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