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辯護團聲請勘驗2資料 柯文哲直呼:要押我就押,其他的先放

立院三讀!棄保潛逃最重關3年 不法關說可關5年罰50萬

法庭上哽咽直呼「冤獄」…李文宗被押9個月 柯文哲盼他能交保回家

婦產科內診並無「性反應測試」 醫師:做好這一點自保

婦產科內診的時候,一定要有護理師在場陪同才能執行。本報資料照片
婦產科內診的時候,一定要有護理師在場陪同才能執行。本報資料照片

又見狼醫!一名黃姓婦產科住院醫師遭爆,2021年6月看診時,假借檢查名義指侵女病患,以「性反應測試」為由,把她帶到沒有護理師陪同的診間進行內診。女子覺察不對勁,拒絕後續檢查並報警提告,近日被台北地院依涉犯「對受照護之人利用機會性交罪」判刑3年,整起事件才東窗事發。

這起事件造成女性恐慌,尊重醫師的專業卻無法安心看診?木生婦幼診所婦產部醫師李汶芳表示,基於對個人隱私權的尊重,診間沒有監視器,尤其女性內診更不可錄影。因此,看診一定要有護理師、醫護人員在場,若婦產科醫師為男性,醫院更應遵循相關規定,要求護理師在場是患者基本的權利。

李汶芳指出,身為女性醫師,比較不易出現性騷擾糾紛,但她建議所有患者,看診時務必要有護理師陪同在側,一來可以避免糾紛,也讓病患放鬆。「如果有醫病糾紛,親自看見醫療事實行為的人都可以作為證人。」她說,這是對雙方的保障,同時保護彼此。

大林慈濟醫院婦產科醫師林俊宏表示,內診的時候,一定要有護理師在場陪同才能執行,避免造成雙方不必要的困擾與誤會。在進行內診前,醫師會先解說步驟、檢查程序,減少女性對內診的恐慌。若在檢查過程中有任何的不舒服,都可以請醫師暫停,或改以別的方式檢查。

林俊宏指出,一般在詢問病史後,才會根據病情決定是否進行內診。而內診會檢查陰道、子宮、卵巢、骨盆腔等部位,找出問題的發生原因。「如果患者有疼痛、出血症狀,除了放陰道鴨嘴、使用陰道超音波之外,確實需要把手指放到陰道裡,感覺結節組織是否有異狀。」他說。

林俊宏說,若是患者沒有性經驗、抗拒內診,婦產科醫師也可以透過腹部超音波檢查子宮、卵巢。他提醒,是否內診都可以討論,但是內診能更快找出不適的病因,在檢查前應做好心理建設,醫師也會幫患者做好防護,包括護理師陪同看診。

林俊宏強調,婦產科醫師會依病情決定是否內診,過程中絕不會詢問與性相關的私密問題,更沒有「性反應測試」這個項目,如果對於看婦產科還是有恐懼,可請親人或朋友一同就醫。

內診程序:

1.告知需要內診的原因,可考慮是否接受。

2.接受內診後,會有一名護理師陪同患者進入內診室;患者也可要求親友陪同。

3.護理師會協助醫師,並告知準備妥當。

4.護理師陪同在側,醫師進行內診。先觀察外陰部有無病變,再以擴陰器(俗稱鴨嘴)撐開陰道,進行陰道及子宮頸的觀察。如有需要,再將食指或中指伸入陰道內觸診。

患者 護理師 醫師

延伸閱讀

台大婦產科住院醫師性侵女患者判刑3年 衛福部:已算公開姓名

比軍公教加薪3%還多 南投醫院幫護師調薪達16%

成大醫院續關病房達70多床 院方祭出三招高薪留才

最棒的國際護師節禮物 高醫2護理師獲獎

相關新聞

未來1周仍高溫!周末梅雨鋒面接近 午後雷雨範圍擴大

未來1周都是高溫偏熱、午後雷陣雨為主的天氣型態,中央氣象署預報員張承傳表示,溫度將逐日回升至33度,周六、周日鋒面將移動...

高鐵延伸宜蘭縣府拋「高台鐵共構」 交通部坦言有3問題

高鐵延伸宜蘭案爭議不斷,支持與反對意見嚴重分歧,部分民眾憂心高鐵徵收用地,切割良田土地零碎化,宜蘭縣政府盼中央評估頭城至...

摩曼頓驚爆網站被駭勒索千萬 業者急否認給出癱瘓原因

大型運動用品專賣連鎖店「摩曼頓」被爆出網站遭駭客綁架並被勒索千萬贖金,對此摩曼頓嚴正表示「沒有這回事!」並回應網站伺服器...

洗腎血管通路阻塞輔助判定系統 彰基獲國際發明展金獎

由彰基創新育成研發中心楊明治執行長領軍的研發團隊,以自主研發的「洗腎血管通路阻塞輔助判定系統」,透過早期預警機制,可提高...

你有嗎?機車裝1物恐被罰1800元 一票車主驚呼:完全不知道

你的機車會加裝布套嗎?一名網友分享,近期看到有人因為在機車上裝了布套,被檢舉車身與行照不符,吃上一張罰單...

台灣觀光百大亮點跨接遊程規畫APP 5月南投享租車優惠

為便利旅客遊玩「台灣觀光100亮點」,交通部觀光署今年5月起與遊程規畫APP「去趣」跨接,讓旅客透過APP,參考主打月縣...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