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護理師與病人溝通困難 馬偕醫院採AI虛擬人訓練計畫

今天是國際護師節,護理人力短缺現況下,護理師與病人及家屬溝通實為重要,避免言語衝突時,加速護理師離開職場。為強化臨床溝通技巧,馬偕醫院引進AI虛擬人訓練計畫,針對時常容易發生、極重要或很少見的情況,提早演練,讓臨床溝通駕輕就熟。
「報告阿長,那一床的家屬好兇,我剛才不知道該怎麼辦?」「阿伯,我已經講過很多次了,你一個人住院,下床一定要小心,不然又要跌倒了啦,怎麼講都講不聽。」「你態度怎麼這麼差。」「我是關心你耶,你幹嘛誤會我的意思,我就沒有那個意思!」「你還說,你就是那個意思!」
臨床溝通常常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不僅容易造成雙方誤解,也可能生醫療爭議問題,根據統計,醫院病人滿意度最低的就是「態度不良」,探究其根源多是因為溝通誤會所發生,「一切都沒有那個意思」。
馬偕醫院護理部主任蔡榮美說,為解決臨床護理師可能面臨的溝通情境困難與障礙,建立醫病溝通良好的基礎是醫療環節的助力,透過擬真的情境式互動實務演練,建構有效的溝通與訓練應對技巧,目前引進的AI虛擬人訓練計畫,就是著眼於照護過程中情境,藉由預先演練,熟能生巧的訓練方式,增加護理師更多實務經驗。
蔡榮美說,護理工作不論是專業技能或應對技巧,都非常重視傳承,傳統是學姐帶著學妹,但訓練結果無法具體有效評估成效,且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非常難以制式化去解析應對結果,但拜科技之賜,AI虛擬人訓練可透過情境式動學習,生成「溝通技巧、傾聽與理解、同理心表達、情緒管理、專業態度、問題解決能力、團隊合作意識」等七大面向。
蔡榮美指出,經以分數及分析產生報告,這張「成績單」除了可以幫助學習者瞭解與AI虛擬人互動過程時的問題點,也能提升個人自我成長與成為團隊間彼此學習改進的參考。
護理部督導李玉霞說,護理部VR教案主題及情境設計為臨床常見的溝通困境,教案設計者可設定學習目標、提供資訊、設定虛擬人的情緒或對話條件,對話生成內容則由HTC預設,就可即時讓虛擬人對學習者做出合適的回應。
李玉霞表示,目前AI虛擬人訓練計畫包括安撫病人情緒、器捐家屬會談、化解病人拒絕合作困境、疾病治療說明等有16個情境主題,可以選擇任何一個主題,進行與AI虛擬人互動,不論是用說的回應,還是文字回覆,均可以產生下一次對話練習。協助護理人員在無風險環境中反覆練習,強化抗壓應對與團隊協作溝通力,打造更具韌性的醫療職場文化。
實際進行過AI虛擬人訓練計畫的王姓護理師說,到職10年看到形形色色的病人及家屬,第一次嚐試這項訓練計畫,評估結果專業態度達到80%,但傾聽與理解、同理心只拿到40%,足見自己還有更大的改進空間。
馬偕醫院醫學教育部主任李朝雄說,此次合作訓練教案設計導入 Competency-Based Medical Education(CBME)核心理念,並透過AI即時分析與回饋評量學員訓練表現。護理師的工作必須有非常好的溝通技巧,過往的訓練方式較缺乏系統性,透過AI虛擬人訓練計畫,可以幫助護理師快速進入臨床工作狀態,且不限於新進或資深護理師。
當然,虛擬人有時候真的會出「難題」,回答時可能要更懂得情緒的控制與技巧的拿捏,一切都只是希望能夠讓演練更多元化,不僅護理師適用,一般臨床工作者均可以透過這項訓練計畫多一點經驗值。
李朝雄表示,有些護理師在實際面對病人面時會較為靦腆,或因為處於不熟悉的情境而未能即時回應,可以藉由AI虛擬人方式進行自主學習演練,未來期許能做更多職類與專業領域的推廣,達到醫病溝通無障礙的境界。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