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美術館搬進公司,藝文體驗新風潮:線上導覽開啟企業文化新可能!

「上午剛結束一場專案會議,下午便能一鍵走進臺南市美術館,跟著導覽走進ㄧ幅畫的創作世界!」這樣的日常,正逐漸成為一些企業員工的真實體驗。
越來越多企業與校園開始導入線上導覽作為員工或學生的文化福利,讓藝文不再只是週末的休閒選項,而是一種可以隨時打開的精神陪伴。
在注重員工體驗與文化價值的趨勢下,線上導覽提供了比傳統講座或課程更具彈性與深度的選擇,也成為實踐永續發展與文化參與的一種新形式。
藝術不再高冷,名人導覽帶你細細品嘗創作故事
近年來,各大美術館與 ARTOGO 合作推出多檔具代表性的線上展覽,並邀請各領域的專業與知名人士擔任導覽員。創作歌手陳珊妮以平穩溫潤的語氣,引導觀眾認識藝術修復的工序,讓平時不對外開放的《美術科學研究中心》成為可以在螢幕中探索的空間;來自廟宇彩繪世家的潘岳雄,則從家族經驗出發,在《春源畫室》線上展中細緻講述傳統工藝的美學語彙與歷史流變。
這些展覽不只是資料的堆疊,而是一場場關於記憶、手工與文化的聲音旅程,讓人在熟悉的辦公空間中,也能走進另一種時空感。
藝文體驗的全新想像:一鍵打開的美學體驗
ARTOGO 是台灣目前規模最大的線上導覽平台,累積合作超過千場展覽,橫跨博物館、美術館、古蹟與創意場域。使用者透過手機或電腦,即可進入多語導覽與 360 度沉浸式空間,體驗不同主題的展覽。
無論是對於員工的個人探索,或是與課程結合的教學應用,這種新型態的導覽體驗提供的不只是展覽本身,更是文化接觸的一種方式——不受時空限制,也不需要專門安排時間。只需一鍵,即可打開日常中的知性享受。
藝文參與成為日常,企業文化的嶄新樣貌
根據文化部統計,已有上百間企業投入藝文支持,以行動響應文化永續。ARTOGO 所提供的線上導覽體驗,也逐漸成為許多企業與校園的選擇。透過少量預算,即可開通全年使用的文化授權,這項服務已被廣泛應用於福利機制、藝文月活動或文化主題日,讓文化成為組織日常的一部分。
相較於傳統的實體講座或票券補助,線上導覽提供了更彈性、也更具參與感的選擇,並在實務中展現以下三種轉變:
◆文化參與與 ESG 並行:線上導覽取代實地移動,不僅降低碳足跡,也讓分布在不同城市的員工都能平等參與,實現文化的無障礙接觸。
◆教育體驗的擴展應用:針對學校與教育機構,導覽內容可結合課程進行使用,學生能依照興趣自由探索國內外展覽,從中培養藝術素養與文化理解。
◆員工福利的彈性實踐:員工可依個人興趣選展觀看,亦可在不同裝置與時間彈性使用。平台後台亦可協助 HR 或福委會追蹤參與情形,進行成效評估。
這些文化經驗,不只是一場沉浸式的知性感官旅程,也能在感性層面獲得滋養,進而達到身心整合、文化涵養與工作生活的全方位平衡發展。
不只是補助,更是品牌文化的體現
對企業或學校的行政單位來說,如何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提供具意義的福利,始終是個難題,線上導覽不只是「藝文選物」,而是一種可以內建於日常的文化節奏。
透過一次授權、全年使用的彈性設計,ARTOGO 讓文化參與變得簡單,並可依據不同主題設計專屬的線上藝文活動,像是策劃「展覽週」或「文化日」,讓員工與學員以自己的步調走入展覽驗。
當文化不再只是活動,而是一種日常可取用的選擇,它也更有可能轉化為一種組織認同與品牌文化的內在力量,建立一種有美感的文化日常。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