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都施政大體檢道安篇/台北市拚人本交通 事故死亡數未減 高齡者成重點

台北市長蔣萬安上任後祭出「人本交通」,交通受傷事故下降,死亡人數卻未減。交通局指出,高齡者安全是防治重點,並持續擴大行人空間、車輛限速等,力推「徒步區」,給行人更友善的步行空間。
交通局統計,交通事故受傷人數去年2萬6180人,近5年最低,與前年同期及過去3年平均比較,分別減少近8.7%及9.2%。不過,近5年A1交通事故當場或24小時內死亡,以及30日內因事故死亡(A30)卻呈微幅上升,2018年A1為60人、A30為102人,到了去年A1為70人、A30則是119人,出現「傷減死增」的反差現象。
交通安全科長鄭麗淑指出,近5年死傷事故主要發生在路口占60.2%,路段事故占37.7%,行人死亡則占整體死亡人數近34%,當中最脆弱的是65歲以上長者,事故時間點集中在長者出門活動的清晨4點到中午時段,原因是未依號誌、標線等穿越道路,因此,高齡者是北市交安防治重點。
今年3月中旬,松山區光復南路33巷口,一名80多歲老翁在清晨6時按了閃燈路口的行人號誌,卻未等到變燈號就穿越路口被機車撞上,接著陸續遭幾名騎士輾壓,傷重不治。
交通局長謝銘鴻說,並非按了行人號誌鈕就會立刻變燈號,按鈕處的告示,民眾不見得會特別留意,未來除了更清楚讓用路人看見,也要持續加強用路人遵守號誌的觀念。
交通局也祭出斑馬線退縮、行人早開與專用時相,將413處清晨時段事故嚴重度高路口號誌,從閃光號誌改為三色號誌燈等,並依長輩行人速率,提升行人號誌秒數。
謝銘鴻說,前年開始在大安區大學里推出「交通友善區」,擴大行人空間並組裝減速丘,讓車輛時速降到20公里,且經過巷弄路段禁按喇叭,透過軟硬體技術及牌面設計,告知駕駛行經該區域時就該以人為主,小心駕駛,交通事故件數下降22%。
謝銘鴻說,已有30多里來探詢試辦「交通友善區」,下一步是周末在中山商圈、永康商圈力推徒步區,以舉辦活動方式試辦。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