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熱錢涉嫌炒匯!央行祭霹靂手段 外匯局長曝最近要對銀行做這件事

捲罷免連署風波 黃呂錦茹確定羈押禁見 高院曝抗告遭駁回原因

新冠病例激增近八成!上周5853人就醫 四歲童重症住院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上周新冠門急診就診5853人次,較前一周增加78%,為今年最高,但仍遠低去年同期的1萬9334人次。記者李青縈/攝影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上周新冠門急診就診5853人次,較前一周增加78%,為今年最高,但仍遠低去年同期的1萬9334人次。記者李青縈/攝影

新冠肺炎連續4周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上周新冠門急診就診5853人次,較前一周增加78%,為今年最高,但仍遠低去年同期的1萬9334人次,僅約三成。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說,目前預計5、6月達高峰,但還需要持續觀察。

上周新冠併發重症新增33例及4例死亡病例;今年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累計203例,其中37例死亡,均以65歲以上長者及具慢性病史者為多,確定及死亡病例未接種JN.1疫苗者均達91%以上。

防疫醫師林詠青指出,重症包含1名中部4歲女童,雖然沒有特殊疾病病史,但也沒有接種過新冠疫苗。女童在4月起出現咳嗽、有痰、輕微發燒等曾到診所就醫,服用抗生素但症狀沒改善;5月初、入院前4天出現食欲、活動力下降、呼吸費力等,急診就醫發現低血氧、白血球發炎指數上升,為新冠肺炎和急性呼吸窘迫,目前住院治療中。

李佳琳說,全球目前主要流行變異株為XEC及LP.8.1。近四周國內主要流行變異株為XEC及XDV.1(各占40%),LP.8.1僅占9%。全球新冠病毒陽性率近期持平,惟東地中海、西太平洋及東南亞區近期上升,非洲區呈上下波動,其他地區則呈持平或下降;近期鄰近香港陽性率及定醫就診率持續上升,韓國陽性率略降,日本病例數則持續下降。

另,隨著疫情升溫,新冠疫苗打氣升。上周第一劑接種5731人,為六周以來新高,第2劑接種4070人,更創今年單周最高。截至今年5月4日國內新冠JN.1疫苗已累計接種208.8萬人次,全國接種率為8.7%;65歲以上第1劑及第2劑為18.1%、0.24%。

疾管署呼籲全民踴躍接種新冠JN.1疫苗,新冠疫苗仍有320萬劑供全民接種,年齡滿6個月以上均為公費新冠疫苗對象;另65歲以上長者等三族群建議間隔6個月(180天)接種兩劑、增強保護力,降低重症或死亡發生機會。

目前新冠進入流行期,預估5、6月達到高點,疾管署呼籲除了施打本季新冠疫苗外,也要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及自我防護措施,倘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呼吸道相關症狀,於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之場所、與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密切接觸時,建議佩戴口罩,保護自身及他人健康。

咳嗽 新冠疫苗 新冠肺炎 死亡 疾管署

延伸閱讀

麻疹群聚增2例 越南旅遊回國後傳給同事 接觸者破百人

教宗病逝曾因肺炎住院 蘇一峰:老人家5情況要警覺

今年第2起麻疹群聚 同診所就醫感染

40歲女打網購美容針中毒 自費逾22萬元救命

相關新聞

女性50歲後易患「這疾病」 專家籲三低二高飲食防肥胖

更年期是影響婦女健康的關鍵,因卵巢功能老化、荷爾蒙劇烈變化,女性在停經後容易有三高、肥胖問題,心血管疾病風險也更為顯著。...

五度深入戰火烏克蘭 馬偕醫院榮獲遠見醫療永續獎

五度深入戰火烏克蘭提供人道醫療援助,馬偕紀念醫院醫療團隊今天獲頒《遠見》第21屆ESG企業永續獎暨首屆醫療永續獎「醫療機...

隨媽祖進香防生病 健保署首次公告生活型態評估量表

衛福部統計,國內三高患者高達534萬人,為了讓慢性病患者得到更好照顧,賴清德總統推行888計畫,並導入生活型態評估量表,...

百日咳新增3嬰確診 出生8天女嬰三度就醫才驗出

上周新增3例百日咳病例,衛福部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分別為曾接種含百日咳的五合一疫苗的北部2個月男嬰,發病後接種1劑...

官澳金色麥浪引人入勝 親子走讀農村體驗傳統農藝

每年清明節前後,金門進入小麥採收季節,金黃麥浪隨風搖曳,展現豐收的壯麗景象。官澳社區發展協會日昨舉辦「官澳遊四季第二季活...

盤過思念的山....鳳飛飛金曲推廣祭歌唱競賽獎金20萬

桃園市政府為推廣鳳飛飛金曲文化藝術,今天下午與財團法人嵙崁文教基金會、鳳飛飛慈善基金會在大溪舉辦「盤過思念的山」鳳飛飛金...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