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澳洲萊豬進口22.99公噸 醫分析三大原因籲清楚標示

衛福部食藥署「豬肉儀表板」顯示,4月29日一批22.99公噸自澳洲進口的豬其他可食部位(如豬腳、大腸頭、肝連、嘴邊肉、豬頭皮、豬腸衣等)檢出0.001PPM。我國於20萊克多巴胺(簡稱萊劑)。2021年元旦開放萊豬進口,此為開放後首批進口含有萊劑的豬其他可食部位。
醫師蘇偉碩表示,前總統蔡英文任內開放含有萊劑的肉品可以進口台灣,但即使從澳洲進口的豬肉等,從來沒有檢出萊劑,這是國內第一批含有萊劑的豬其他可食部位,這方面可能凸顯三大問題。
第一、檢驗萊劑方式是否不同,以往都沒有檢出,為何這次檢出;其次,抽檢密度是否增加,而在這次檢出;第三,進口業者是否考量成本,願意進口成本較低、含有萊劑的豬肉,特別是端午節將近,豬肉需求增加等因素,不同於以往不選擇進口含有萊劑的豬肉。蘇偉碩說,檢驗方式、抽檢頻率,政府應清楚說明。
「民眾在意的不是豬肉原產地,如美國、澳洲,而是豬肉有沒有含有『萊劑』」,蘇偉碩說,民眾對於肉品含有萊劑,心理有許多擔心,但目前政府在食品標示僅規定在包裝食品、餐廳須標示肉品原產地,但原產地標示無法區分肉品有無含有萊劑。他說,民眾對萊劑有所疑慮,「原產地標示已無法滿足消費者」。
蘇偉碩說,畜牧業常見使用萊劑添加在動物飼料,以促進蛋白質合成、加速脂肪轉化與分解、增加動物瘦肉比例,可以有效降低飼養成本,因此,在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影響全球貿易下,許多進口商成本大增,為了獲得更好的利潤,選擇飼養成本較低的萊劑肉品,在進貨成本上也會較為便宜。
蘇偉碩指出,這類含有萊劑成本較低的肉品,因售價較為便宜,經濟狀況屬於中下階層的消費者,吃到的機會比較高。而對含有萊劑的豬肉,民眾應如何把關?蘇偉碩說,「這方面確實不容易做到」,因政府於進口肉品僅要求標示原產地,沒有標示是否含有萊劑。
其實,政府應清楚標示肉品有無含有萊劑,讓民眾自行選擇。蘇偉碩說,肉品清楚標示有無含有萊劑,可以讓不想吃萊劑的人,選擇貴一點、不含萊劑的豬肉,若有經濟考量,希望買便宜一點的,也可以選擇在檢驗合格下,含有萊劑的肉品,並不是讓民眾無從選擇。
蘇偉碩說,賴清德總統是醫師出身,建議應重新思考將萊劑含量納入肉品標示,讓肉品更加的清楚標示,為民眾健康把關。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