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醫療鑑定難題 時任衛福部長邱文達一語成讖

司法院去年推動「刑事訴訟法」新制,導致刑事案件中的「醫事鑑定」變得窒礙難行,近一年有700多件案件因此停滯。人工智慧法律國際研究基金會董事長朱兆民自曝,先前想修法讓醫事鑑定加入詰問,但遭到當時衛福部長邱文達反對就沒推行,沒想到去年修法實驗,真的讓醫療鑑定停擺。
往遇到醫療糾紛的刑事訴訟案件,法院會向衛福部詢問「醫事鑑定」意見表達,衛福部會找合適的專科醫師提供初步鑑定意見後,提到衛福部醫事審議委員會(醫審會)做成鑑定書送交法院。然而,司法院去年5月15日實施刑事訴訟法新制,提供醫事鑑定的醫師須要具結、具名及到庭以言詞說明,導致沒有醫師願意協助鑑定,700多件停擺。
朱兆民回想,他約十年前擔任醫策會監察人時,曾經想提議刑事訴訟法,讓醫療鑑定能夠復交詰問,以符合刑事訴訟法精神,結果邱文達說千萬不可以實施,否則會讓醫療鑑定停擺,自己部長職位也會跟著下台。沒想到去年修法後,說法應驗,擱置在法院的案件超過1000件,案件沒進度,被告醫師每天忐忑不安,提告人一顆心也懸著,絕非醫界或法界之福。
台北榮總院長陳威明說,牙科現在考試分數已經高於醫學系,雖然恭喜牙醫系,但牙齒再好內臟不好身體也無法消化,救治重症的科別愈來愈沒人要做,除了工作繁重外,更是擔心糾紛產生,因此醫界、法界關係相當重要。對照中國大陸有骨科醫師被砍身亡,對岸醫療糾紛不是靠庭上是「就地正法」,法界幫忙讓醫界勇敢就重症,面對醫糾有所依據。
「刑事訴訟法修正不是為醫界量身定做,但卻是醫界受災最慘重」,法務部次長黃謀信表示,刑事訴訟法修正並非法務部主管,是司法院所轄,法務部歧視不主張修醫事鑑定,但最終修法卻是「無心插柳柳成陰」,一度讓醫審會運作停擺、無法運作,後來在與衛福部討論後才有初步解決辦法。
5月1日起衛福部試辦提供「醫療專業意見」,解決醫師在意通點,不需要出庭、具名等,但程序一樣嚴謹,仍先經專科醫師提意見再到經過醫審會綜合討論,讓案件偵查可以參考。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