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外資連六買 狂敲千億…激勵指數攀波段新高

台股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股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新台幣近來急升,帶動外資5月來六個交易日天天買超,累計買超1,168.1億元,聚焦台積電(2330)、鴻海、中信金、新光金等電金權值股,激勵台股反彈,昨(9)日加權指數大漲371點收20,915點,攀本波反彈新高。

統計5月以來外資買超前十大個股,包括:中信金、玉山金、彰銀、新光金、凱基金、台積電、鴻海、永豐金、友達、兆豐金等。廣達、緯創、中華電、英業達等大型電子股,買超張數都逾萬張。

5月以來外資買超金額
5月以來外資買超金額

市場專家指出,台股重量級AI指標股仍是外資看好標的。金融股近來因台幣升值,市場擔憂影響壽險公司美元資產,導致股價走弱。但由於多家金融股公布的配息多優於預期,修正後股價反墊高殖利率,吸引外資逢低增持。

台股昨日在美英敲定貿易協議、川普二度喊買股票、台積電營收創高等利多發酵下,帶動台股開盤大漲147點,盤中各方買盤匯聚,指數一路走升,終場收最高,攀本波反彈新高,成交量擴增至3,031億元;周線上漲127點、漲幅0.6%,連三漲。

總計自4月9日低點起漲以來,台股波段漲幅達20.3%,進入技術面多頭市場,只差大約2%,就能收復川普4月2日宣布對等關稅以來所有失土。

盤面上電子股重掌攻堅大旗,類股大漲2.2%最強勢;族群中,高速傳輸、矽光子、機器人等表現亮眼;13檔千金股漲跌互見,其中以聯發科漲2.7%最強勢,世芯-KY跌1.9%最疲軟。

三大法人共計買超台股237.4億元。其中外資買超227.3億元、投信買超14億元、自營商賣超4億元。八大公股行庫調節72.1億元。

中信投顧分析,整體而言,台股技術面及資金面偏多發展,但需靜待美股再次表態,搭配成交補量,才有突破21,000點關卡機會。

展望後市,綜合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投信台股研究團隊看法,短線在利空消化、籌碼沉澱後,台股再次大跌機率相對低,甚至可望回補4月初對等關稅跳空缺口,延續升勢;不過後續要持續大漲,仍需更多利多支持。

下周除了是4月營收最後公布日,近日上市櫃公司陸續公布首季財報,14日還有鴻海法說會,緯創、遠傳等大型股也將在下周舉行股東會,外傳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將提前於12日來台,都是觀察重點。

台積電 台股

延伸閱讀

教師、聖誕、光復節都放假了…台股開盤日再縮!股民:少賠幾天嗎?

一張不賣⋯國發會把台積電(2330)抱緊緊!網曝未來股價走勢

台積電(2330)能在ETF內超過30%上限了!Ffaarr:但並不是全面放寬

ETF持股比鬆綁 權王利多

相關新聞

印巴停火?川普搶先宣布 網喊:週一噴上26000…股市利多出現!

美國總統川普在 Truth Social 發文稱,經美方協調,印度與巴基斯坦已「立刻全面停火」,強調「我很高興,也祝賀這兩國展現智慧與常識」。此話一出,不少股市網友笑稱:懂王又搶功,週一股市要噴了?

美對中關稅會更低!網酸「台灣沒骨氣」 怕爆憂:最後台灣稅最高

美中即將在周末展開經貿會談,美國總統川普8日表示,如果雙方討論進展順利,他不排除降低145%的對中關稅,且對中關稅不可能再調高。PTT網友熱議,「會不會到最後中國的關稅比台灣還低?」還有人笑稱「美國威脅失敗,回頭找台灣出氣」。

魏哲家暌違28個月再買進!4月自掏1682萬加碼台積電 但3股副總反成焦點

台積電(2330)4月股價跌破900元時,董事長魏哲家選擇出手加碼!根據最新公開資訊顯示,魏哲家於4月在集中市場買進20張台積電,估計斥資約1682萬元,為自2021年底以來首度出手,被外界視為「高層

被酸吹到2050年?大摩預言「人形機器人10億台」網:我們還活著嗎

摩根士丹利(大摩)日前發布最新研究報告,預測2050年人形機器人全球產值將突破5兆美元、部署規模上看10億台,引發市場熱議與網友吐槽。有分析指出,家庭市場的成熟恐怕還要等上20年,而美中兩國也將各據半

00940第六度當日秒填息!股民不吃這套狂酸:買在10元的真的哭出來

雖然元大00940今再度上演「除息當天秒填息」,填息率達100%,但不少股民感嘆「總報酬仍賠」,與發行價10元差距仍遠。

他喊多放假應想辦法「颱風天也開盤」!網:補班日不開更奇怪?

「讓不確定因素干擾市場,對國家發展不好!」 近期台灣將迎來多達5天新假期,但有網友在PTT股板提出另類觀點:「多放假我沒意見,但台灣每年都有颱風,能不能改成颱風天也照常開盤?」該網友認為,現今科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