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觀察/三大核心能力 驅動AI新引擎
AI成為全球投資重點領域,投入規模持續攀升。美國正推動「Stargate」專案,未來四年將投資5,000億美元,打造全球現今規模最大AI資料中心。沙烏地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近期也宣布,將採購數十萬片尖端AI晶片。預計2028年,亞太區在AI和生成式AI的投資將達到1,750億美元。
顯見全球對AI帶來的經濟價值抱有空前期待。但麥肯錫近期研究顯示,全球超過80%的企業尚未在利潤上看到AI帶來的實質成果。
此預期與現實間的落差的關鍵,是因為AI不是一項孤立的技術。要釋放其真正價值,必須將AI深度融入企業業務流程中。
要做到這點,企業須構建三大核心能力:現代化雲端軟體、現代化資料管理體系,以及與兩者緊密結合的AI技術體系。
在軟體層面:從訂單處理、採購、生產、交付到客服,所有成功企業都依賴軟體組織、優化其營運。但許多企業仍在使用傳統的本地部署軟體,即安裝在本地端伺服器上的各類程式。
這類「軟體生態」往往由多個分散系統拼湊,經過多年客製化與修改,不僅彼此孤立、缺乏統一架構,也難以相容最新技術創新。此複雜系統不僅維護成本高,更限制企業應對挑戰、把握機會的能力,難以實現敏捷、高效的回應。
在此傳統系統中,AI難以發揮應有作用:AI往往難以理解企業內部複雜的運作機制,面對分散、碎片化的資料難以整合,甚至無法獲取關鍵資訊。
故邁向高效商業AI的第一步,是將傳統的本地部署遷移至現代化雲端軟體——由專業資料中心統一管理、持續更新創新技術、實現高度整合的應用程式,使企業各業務環節間資訊得以流動。
如今,得益於成熟的方法論和先進數位化工具,企業能以前所未有的效率、順暢度和透明度完成雲端轉型。而此轉型帶來的價值也前所未見:雲端應用整合可實現跨部門的端到端覆蓋,原生協同、開箱即用。
例如,汽車製造商可借助整合的雲端系統,大幅壓縮從接單、生產到交付的時間和成本。這也適用於其他產業和各類業務流程。
雲端轉型遠不只是一次IT升級工程,更是企業實現全面現代化的數位基礎,是從「合格」邁向「卓越」的關鍵一步。
當企業遷移至雲端後,即可快速導入先進資料管理解決方案。將其想像成「智慧資料櫃」,能自動儲存並整理所有文件和資料,始終保持最新狀態、精準分類、方便檢索,無重複與錯誤,且具備豐富的業務脈絡和智慧標註。
整合的雲端應用與先進資料管理系統的結合,不僅說明企業管理者能掌握業務全貌,也使AI技術能存取、理解並協同處理企業各類業務流程。如此不僅協助員工完成重複性任務,更支援深度分析和洞察。
同時,AI下一階段演進也悄然展開,基於整合的雲端應用與資料管理體系,AI「數位同事」(也稱「AI智慧代理」)已能執行更複雜的工作,例如識別逾期發票、分析問題、推動解決流程,並確保達成付款目標。
要真正釋放AI的巨大價值,企業必將踏上系統性的轉型之旅──從本地部署邁向雲端應用,進而構建現代化資料管理能力,並在全公司部署AI智慧代理。
這段轉型路徑,將讓企業真正啟動AI的巨大潛能,使我們重新構想企業營運乃至整個經濟體系的運作方式。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