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股早盤/川普晶片關稅含廣泛豁免!台積ADR瘋漲近7% 三大指數齊漲

ESG最前線/台版CBAM 國際通行證

台版CBAM預計於2026年正式啟動,這對台灣企業而言,不再只是環保政策的一環,而是一項攸關出口競爭力、營運成本與國際市場存續的制度轉變。尤其對於水泥、鋼鐵等高碳產業而言,未來產品若無法證明其碳排透明與合理,可能將無法順利出口至歐盟等導入碳邊境機制的地區。

面對這場制度性的浪潮,企業不能再抱持觀望態度,而應積極調整營運策略與數據基礎建設。

首先,CBAM並非單純的繳費機制,而是要求企業精確揭露產品的碳足跡,並依此負擔相對應的碳成本。這意味著企業須具備從原物料、能源使用、製程、到運輸等完整的碳排放資料盤查能力。過去以生產效率為優先的管理模式,將被迫轉向碳效率為導向的營運邏輯。而產品碳足跡的計算門檻高、資料取得難、計算方法複雜,對尚未建立碳盤查基礎的企業將是一大挑戰。

除了內部數據管理的提升外,企業還須面對供應鏈碳排控管的壓力。未來不僅自己要盤查碳排,還須追溯上游原物料與外包製程的碳排數據。這對於仰賴多層級供應商的製造業尤為嚴峻,若缺乏與供應商協作管理碳排的能力,將難以建立一套可信任、可追溯的碳資料鏈。這不僅影響 CBAM合規性,更直接衝擊與國際買主間的信任與交易關係。

企業同時也須意識到,碳數據不再只是環保報告中的附註,而將成為國際市場的通行證。許多國際品牌與買主已要求供應商提供產品碳足跡,並將其作為採購決策依據之一。

未來碳效率低的產品將逐步被市場淘汰,而無法出具碳報告的廠商也將從供應鏈中被剔除。換言之,碳透明就是品牌競爭力的基本門檻。

面對這些挑戰,企業不應等政策上路才匆促應對,而應趁現在開始進行轉型準備。建議從代表性產品開始導入碳足跡盤查工具,建立碳排計算的邏輯與流程。透過顧問協助或使用SaaS平台導入,能有效降低初期建置成本,並提升管理效率。同時也應整合既有的能源、環安衛、ESG資訊系統,建立跨部門共享與即時稽核的數據架構,讓碳資料的管理走向標準化與制度化。

對中小企業而言,雖然導入門檻較高,但現在正值制度醞釀初期,反而是最佳的低風險學習階段。建議可透過參與試行申報計畫、加入產業聯盟共享平台,或申請政府提供的碳盤查補助,逐步建立能力。這些作法不但能提早熟悉制度邏輯,也有助於在未來大規模推行時,降低適應成本與出錯風險。

總結來說,CBAM是一項結合環境治理與貿易規則的政策創新,它所帶來的壓力不只來自政府,更來自市場與國際趨勢。如果企業將其視為一項強制性的負擔,只會被動地接受限制;但若能從中看見數據力、透明度與碳效率的戰略價值,則能藉此提升國際競爭力,甚至主導綠色供應鏈的話語權。

環保 平台 壓力

延伸閱讀

環部:高碳洩漏認定原則 關稅暫未納獨立考量

竹縣罷免戰開打!藍白街頭挺林思銘 綠營偕罷團催票拚下架

不只是寫報告!勤業眾信率隊種百棵樹 用行動實踐 ESG

前瞻綠色轉型商機論壇/臺灣碳權交易所總經理田建中 掌握碳排 加持競爭力

相關新聞

高雄5大熱門交易路段曝 台積電商圈這條路房價漲最兇

不怕限貸令,高雄這五大路段買氣仍夯。根據高雄市地政局買賣移轉棟數資料統計,今年上半年高雄五大熱門交易路段出爐,其中台積電...

TBC斷訊風波 TVBS聲明:籲保障觀眾與頻道權益

TBC斷訊風波餘波蕩漾,TVBS於7日聲明表示,籲保障觀眾與頻道權益,斷訊風波主因為有線電視系統業者與頻道代理商間的授權...

台驊控股財報/獲利來源多元 上半年 EPS 4.54 元

台驊控股(2636)7日公布上半年合併營收為112.43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15%;稅後純益為6.22億元,每股盈餘...

台塑四寶7月營收三好一保守 台塑、南亞、台塑化都較上月成長

台塑(1301)四寶7日公布7月合併營收,呈「三好一保守」表現,台塑(1301)、南亞(1303)及台塑化(6505)三...

加徵20%關稅痛得很有感 蝴蝶蘭業者:短期面臨減產與訂單減少

美國為台灣蝴蝶蘭第一大外銷市場,去年台灣出口美國的蝴蝶蘭市值近新台幣20億。台灣蘭花產銷發展協會表示,美國自今年4月2日...

關稅20%上路!遭指「產業寒冬做二休五」 水五金協會駁斥

美國對台灣產品課徵20%關稅自今日上路,雖引發對傳統產業衝擊的關注,但彰化水五金產業發展協會近期發出聲明,嚴正駁斥外界對...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