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內部協同 落實ESG
全球愈來愈關注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ESG)議題,各國政府致力協助企業因應氣候變遷、提升資訊透明度並促進永續發展。然而,2024年至2025年間「反永續」聲音逐漸浮現,特別是在川普再次執政後,聯邦層面推動「反覺醒」(Anti-Woke)政策,開始削弱企業在ESG方面的投入。
在美國政治環境影響下,部分國際倡議、政策調整其永續步伐。如推動銀行業實現2050淨零排放的「聯合國淨零銀行聯盟(NZBA)」,部分成員如高盛、花旗、摩根士丹利、麥格理等退出倡議。而NZBA於2025年4月將原本嚴格的1.5°C升溫限制目標,調整為較寬鬆的「顯著低於2°C」,這代表容許銀行對某些宣稱有減排計畫的高碳產業,如天然氣、航空、重工業等提供融資。
其次,歐盟執委會2025年提出「歐盟永續簡化綜合套案(EU Omnibus)」,透過合併與修訂現有法規、縮小適用範圍、延後實施期限、簡化供應鏈盡職調查等作法,試圖減輕企業在永續發展報告和供應鏈盡職調查方面的行政負擔,以提升歐洲企業在全球市場競爭力。
反永續聲音並不代表ESG式微,澳洲、新加坡、加拿大等國仍積極推動企業永續發展,國際永續準則理事會(ISSB)今年1月持續發布氣候相關揭露指南,儘管部分國家與區域的ESG政策開始放緩,全球仍有相當力量在推動企業的永續發展。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估計,全球每年需投資2.4兆美元於能源領域,才能將全球世紀末升溫控制在不超過工業化時期的1.5°C。此投資金額看似龐大;然而,若遲遲不採取永續行動,最終付出的代價將遠高於成本。
隨著各國永續法規、碳邊境調整機制啟動,未能走向永續與淨零的企業,可能面臨難以合規、市場受限、聲譽減損等外部風險,並帶來財務損失。
儘管當前全球永續發展有波動,但為避免未來出現永續不作為的內外部風險,企業仍需透過永續活動為公司創造價值。永續活動有賴於高層統籌與跨部門合作機制的建構,透過董事會層級設立永續相關委員會,並協調三個關鍵職能部門相互合作:財務、資訊及永續部門。
永續部門可以為財務與資訊部門提供明確的發展目標、衡量指標與具體行動,協助釐清永續工作的重點與實施步驟。永續部門能為財務部門提供潛在永續投資項目建議,協助其評估投資回報與風險,並與資訊部門合作,發掘公司內部流程優化的機會,提升整體營運效率與永續績效。
財務部門可透過建立財務指標與成本效益分析,協助追蹤公司永續行動對財務績效的影響,進而協助永續與資訊部門做出更精準的資源配置與策略判斷。財務部門也能緩解永續相關風險、品牌價值等多元效益進行量化,藉此提供以長期報酬為導向的創新融資建議,甚至探索與第三方合作的融資模式。
資訊部門提供整合且自動化的資料蒐集與管理系統,有助提升永續數據的準確性與即時性。同時透過如「數據池」等集中式資料平台,可讓財務部門取得準確且可信任的數據來評估永續投資成效與風險,證明企業永續行動的經濟價值。
在全球氣候風險日益加劇,但國際推動永續共識卻在此時面臨鬆動之際,企業永續發展正處於關鍵的十字路口,財務、資訊與永續三個職能部門協調合作,是協助企業創造永續活動價值的關鍵。財務部門能評估永續投資報酬率,並提升永續策略可行性;資訊部門提供永續數據收集與管理技術,確保公司永續決策依據精準可靠;永續部門設定明確目標與指標,引導整體方向。
三者協同合作,不僅可強化企業內部決策,也能將永續價值傳遞至供應鏈、研發與行銷等其他部門,推動整體組織轉型,唯有三方共創,才能真正將永續願景落實為具體成果。
(作者是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
MIC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成立於1987年,專執ICT產業各領域的技術、產品、市場及趨勢研究,以「領航亞洲ICT產業情報暨顧問服務」專業智庫自期,扮演「政府智庫」及「產業顧問」角色。 研究範疇涵蓋電腦系統、行動通訊、數據網路、顯示器、多媒體與消費性電子、半導體、環保綠能、太陽光電、企業資訊應用、軟體應用服務、文化創意產業及前瞻研究。並觀察全球產業發展趨勢,對台灣、中國大陸、日本及南韓等地區深度研究。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