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與陸企關係惹議?川普發文要英特爾CEO陳立武立刻下台 股價應聲挫

以為沖掉就沒事?日專家籲「蟑螂別沖馬桶」 恐成復仇軍團重返你家

超微AI晶片銷陸恐有變數 外界關注供應鏈影響

超微(AMD)上季營收雖然創新高,但市場憂心其本季營收預測未納入大陸市場AI晶片出貨估計。路透
超微(AMD)上季營收雖然創新高,但市場憂心其本季營收預測未納入大陸市場AI晶片出貨估計。路透

超微(AMD)上季營收雖然創新高,但市場憂心其本季營收預測未納入大陸市場AI晶片出貨估計,暗示大陸AI業務不確定性高,拖累早盤跌逾8%。外界關注超微AI事業的變數,是否牽動台積電等供應鏈後續業績。

超微預期,本季營收將介於87億加減3億美元,優於預期,以中位數計算,年增約28%,季增約13%。超微執行長蘇姿丰表示,相關展望不包括任何來自旗下Instinct MI308 AI晶片出貨大陸市場的營收,因為其許可申請目前尚在接受美國政府審查。

蘇姿丰指出,超微有一些許可證還在商務部審查中,但多數庫存都不是成品,因此要耗費大約兩季的時間完成,營收認列的時間點取決於許可證獲得批准進度。

超微與台積電合作關係緊密,蘇姿丰日前提到,從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廠取得的晶片,成本比台灣生產的「高出逾5%、低於20%」,但是值得。她預計,今年底拿到首批來自台積電亞利桑那州廠的晶片,良率已可媲美台灣廠區的產出。

超微上季營收季增3%、年增32%,達新高76.85億美元,優於預期。超微上季資料中心事業群營收為32億美元,年增14%,成長動能主要來自於EPYC處理器的強勁需求,抵銷Instinct MI308對大陸出貨量的不利影響;客戶端事業群營收創下季度新高,達25億美元,年增67%,而遊戲事業群營收為11億美元,年增73%。

獲利方面,超微上季non-GAAP毛利率為43%,低於首季的54%與去年同期的53%,淨利為7.81億美元,季減五成、年減31%,稀釋後每股收益為0.48美元。

蘇姿丰表示,超微上季實現強勁的營收成長,動能來自於伺服器和PC處理器創紀錄的銷售。市場對其運算與AI產品組合需求旺盛,成長來自Instinct MI350系列AI加速器的出貨增長,及EPYC與Ryzen處理器市占率持續提升所推動,公司已為下半年的顯著業務拓展做好充分準備。

【記者鐘惠玲、編譯季晶晶/綜合報導】超微雖然降規版AI晶片銷陸仍有不確定性,該公司衝刺AI事業的決心並未改變,甚至加快高階AI晶片布局腳步。

超微執行長蘇姿丰表示,正在增產旗下Instinct MI350系列產品線,下一代MI400系列的發展也有迅速進展,「展望前景,我看到擴展AI事業年營收到數百億美元的明確道路」。

蘇姿丰持續看好AI事業展望,強調今年6月發表的MI350系列加速器,訓練和推論效能可與輝達的GB200相競爭。

蘇姿丰透露,前十名的模型建置者與AI公司當中,有七家使用Instinct晶片。

超微 營收 AI

延伸閱讀

半導體技術賽局 專家:2奈米勝負已定台積電勝出

洩密、關稅、投資…台積電遇3重夾擊 專家:台灣該創造新的山了

北京推動晶片產業整合 遭遇阻礙

美指控2名大陸公民 非法出口輝達AI晶片至中國

相關新聞

鴻準揭「赴美投資」計畫!總額10億美元 瞄準2產業商機

鴻海(2317)旗下機殼廠鴻準(2354)7日宣布,董事會通過總額達10億美元的戰略投資計畫資本預算案,鎖定「前進美國製...

只有台積電等大廠逃得過?半導體關稅100% 專家:川普又TACO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針對晶片與半導體產品課徵約100%的關稅,最快下周上路,他強調,此政策不適用於那些已在美國設廠,或已承諾會設廠的企業。對此,財經專家阮慕驊在臉書發文表示,川普的說法再度出現模糊空間,雖然川普稱企業在美國「建廠」或「承諾建廠」,就能免除重稅衝擊,但其中的定義與細節尚不明確。

閎康營收/7月4.75億元 2奈米 FA 需求升溫

半導體檢測大廠閎康(3587)7日公布7月營收為新台幣4.75億元,雖月減少5.6%,但較去年同期成長3.73%,1~7...

宏碁下午召開重訊記者會 說明董事會重大決議

PC品牌大廠宏碁(2353)7日宣布,將於下午於證交所召開重訊記者會,由張鉅靈資深經理說明董事會重大決議事宜。

南亞科與鈺創合資成立AI記憶體設計服務公司 合攻類HBM

南亞科(2408)7日宣布與鈺創將合資成立AI記憶體設計服務公司,南亞科與鈺創將分別以80:20股權比例原則,共同投資合資公司新台幣5億元,公司總部將設立於新竹市。

匯損衝擊円星科技上半年轉虧 但明年營利率可望回穩

全球矽智財領導供應商-円星科技 (M31 Technology,以下簡稱M31) 公布第2季財報,2025年第2季合併營...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