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AI 代理、助理大不同 挑選合適的數位解方

自2025年初到年中的各項重要ICT展覽,總會聽到「AI教父」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發表對於未來AI技術與應用發展階段的觀點。他對於AI發展脈絡的看法,是從感知型AI發展至生成式AI,再到代理式AI,最後AI應用發展則會以物理AI(或稱實體AI)為主。
國際三大雲服務廠商也積極推廣AI代理的效益與其相關產品服務,如微軟整合M365 Copilot而推廣AI代理服務;Google結合Gemini推廣多代理系統。
而這四種不同AI應用類型中,感知型AI方面是能解讀來自感測器蒐集,或從工作/生活環境中所蒐集的數據(如影像、聲音、觸覺),進行辨識與理解,最後可以被用來解決工作/生活環境中所面臨的問題。生成式AI能根據訓練資料創造新內容,如生成文本、圖像、音樂、影片、程序等,核心為深度學習模型,具備模擬創意與內容生成能力。
代理AI是使用複雜的推理和規畫來解決複雜、多步驟的問題。代理AI系統可從多個資料來源獲取大量數據,以分析挑戰、制定策略並獨立完成任務。物理AI(實體AI)是指具備能了解現實環境,並與物理世界互動的AI,具備感知、運動與實體操作能力,如AI人型機器人。
這四個階段是對於不同時期的AI技術、模型、應用服務出現時間與成熟度進行歸納,並同時預告下一個可能成為市場主流的AI應用技術。但對企業而言,這四種AI技術應用前後之間並不存在先後完成順序的必然性。
例如感知型AI是較早出現的AI技術應用,普遍是在工廠現場透過感測器或機上盒或機器內嵌的裝置,進行設備資料蒐集,如馬達噪音蒐集、馬達線圈轉速線圖,或蒐集工具機台的主軸運轉狀況,抑或偵測機台本體與底座溫度蒐集,藉此改善問題,達到預測保養的效果。
代理AI能針對目標制定步驟,思考最佳處理方式並加以執行。代理AI可能會做研究、使用工具、找其他代理IA合作來處理問題。也就是代理式AI能思考並採取行動,並可代表人類或其他系統進行推理、規劃和完成所交辦任務的自主軟體應用。
AI代理跟AI助理的區別,可從「解決問題主動性、處理任務複雜度、使用資料庫與工具範疇、人與AI的互動模式」等四點進行區別。首先,AI代理具備主動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主動偵測到使用者即將面臨的任務,提前預應並替使用者準備因應方案。AI助理則屬於被動性,要逐步回答使用者輸入的問題或單純處理單一任務。
另外,AI代理具備較為進階的推理能力,可整合使用者系統內的多項程式與資料庫,可解決較複雜的問題;AI助理多處理日常例行性且重複性高的任務。
AI代理除可整合使用者內部系統的所有資料與程式,甚至有時需要與外部工具或系統資源介接;對AI助理而言,多採用使用者系統內部資源,最多採用到RAG知識庫的內容,處理部分檢索增強生成的任務。
在人與AI的互動模式方面,AI助理需要使用者下達明確指令,且每一步都依賴使用者下達命令後方會進行任務處理;AI代理因主動性高,可完成較複雜且需要多步驟的工作任務。
然而企業家或使用者一定要拋棄AI助理,全面擁抱AI代理嗎?其實未必,關鍵還是得回歸使用者對AI的需求與理解程度。其次是使用者目前具備的數據與手邊資源多寡而定。現在政府部門協助台灣產業導入AI應用有兩項比較產業需求,一是「法人AI試製線及培訓服務」,利用財團法人在智慧製造/智慧機械時代累積的研發能量,協助產業進行AI試用,這個計畫提供的AI應用服務,並不追求較熱門的AI代理或生成式AI,有不少AI應用仍屬於感知型AI的範疇。
再者是隸屬AI新十大建設內容的「百工百業智慧應用」,當中一項核心思想是輔導業者可掌握自身需求,媒合補助購買合適的數位解方,導入輔導工具,聚焦實務需求,協助企業快速啟用AI應用。關鍵字在於「掌握自身需求,合適的數位解方」,端視使用者現階段或未來二、三年內最迫切待解的問題,再選擇適合AI方案即可。不論是AI助理還是AI代理,可以解決企業問題的就是好AI。(作者是資策會MIC產業顧問)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