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資產族轉進台幣債券基金 想要匯差利差兩頭賺
高資產族群持續調整資產部位,銀行私人銀行與財富管理業務日益重要,也帶動境外資金回流成為政策實踐的新契機。根據金管會最新統計,截至今年六月底,億級富豪高資產大戶共有一萬○三五人,銀行承做的財管總資產一兆六二三三億元,較五月底增加六○九人、六○三億元,成長動能強勁。
其中高資產大戶存款配置為最大亮點。六月的大戶存款比重大幅升至百分之四十七點四,國銀高層指出,除了六月有兩家國銀加入承作高資產理財行列,推升總規模外,台幣匯率一度升破廿九兌一美元關卡,也使高資產戶卯起來增持美元存款。此外,股利配發旺季與獲利了結,亦使帳面現金部位顯著上升。金管會資料顯示,高資產戶存款餘額達七六九四億元,單月增加近三八○億元。
大型銀行指出,億級富豪調整投資策略。一方面在對等關稅暫緩期結束前選擇獲利了結;另一方面,也因美元疲軟與股市評價偏高,紛紛轉向非美幣別資產配置,包括日圓、澳幣、歐元等,提升投資組合防禦能力。
至於其他包括債券與基金等占比略降○點一個百分點,國銀高層分析,除了存款水位墊高之外,由於股市高點已到,因此許多高資產大戶基於避險,先從股市高點獲利了結,也因台幣看升至廿八字頭,讓大戶轉買台幣計價的債券型基金,等未來匯差與利差雙頭賺。
目前承作高資產理財的銀行已擴增至十九家,最新核准的包括凱基與聯邦銀行,台新銀行也擬進駐高雄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專區,並已向金管會送件待審。若以前三大國銀的業務規模來看,截至六月底,分別為第一、中信與玉山資產規模分別為二四二七億、二三九二億與二二五三億元,其中玉山銀高資產戶數達二五八六人,為三家之冠。
值得注意的是,在高資產理財業務快速成長的同時,金管會近年也積極透過制度設計鋪路,推動資金回台。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高雄專區即為一例,專區同步鬆綁廿八項金融法規,開放保單質借、倫巴底貸款、家族辦公室、跨境財管等商品,並預設年底前資產規模達兩兆元的目標。
金融圈人士指出,隨著銀行端資產管理業務體系漸趨成熟,私人銀行角色也正轉型為「回台資金的關鍵通道」。不僅僅是理財服務,更逐步成為資本流動與政策目標的交會點,從市場端撐起台灣資產管理的新版圖。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