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會併購的銀行家 吳東亮:台灣應拚進世界百大銀行

台新金歷經13次大小併購,雖然過去因彰銀困局深陷17年才脫身,但最後成功合併新光金,躋身台灣前4大金控。最大推手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豪氣自喻「最會併購的銀行家」,未來台新新光金將立足台灣、深耕亞洲、放眼國際,更期待台灣要能擠進全球百大銀行,一起把金融業的餅做大。
台新金、新光金去年宣布展開合併,歷程逾7個月時間,於今年3月底取得金管會核准,寫下台灣金融史上首家金控合意併購,2家金控將於7月24日正式合併為「台新新光金控」,一舉成為第4大金控,不僅成就當初「兄弟爬山,各自努力,山頂會合」的諾言,也牽動台灣金融版圖重新洗牌。
隨著台新金、新光金正式嫁娶日子的到來,吳東亮接受中央社專訪暢談對於台新新光金未來規劃。他首要感謝主管機關的核准,成就國內金控史上首次合意併購案,接下來,新新併要在短短1年半內完成整併,其實並非易事,「但在合意併購的前提,後續整併會更加順利」。
不過他說,單單擴大規模沒有用,他最關心的是,要帶金融機構去哪裡。
吳東亮認為,台灣就這麼大,金融業又是服務業,而服務業不能只看台灣內需市場,未來台新新光金將「立足台灣、深耕亞洲、放眼國際」,強調金融服務要隨客戶腳步並提供跨境金融服務。
立足台灣部分,吳東亮說,台新金與新光金合併後,在綜效上絕對有很大助益,首先是品牌,新光金成立60餘年、台新金為30多年,「強強合併會更強」;再來是擴大服務網路,整合銀行、保險、證券、投信等資源,加上保留人才充分運用。
吳東亮說明,併購後台新銀與新光銀分行家數將超過200家,是台灣民營銀行分行家數最多,「幾乎較大的鄉鎮市,台新新光金都可以有1家分行,加上數位銀行Richart品牌,讓實體分行與虛實整合同步並進。」
「台灣是我們的家」,他強調,合併後的銀行分行會盡量保留,「這是深耕台灣的實踐」,未來讓分行通路可以有證券、保險、投信的商品,透過銀行來接觸客戶。
至於在壽險子公司整併,台新人壽合併新光人壽,以台新人壽為存續公司,不過吳東亮強調,「合併後第1天會將招牌改為新光人壽」,以此凸顯新壽是相當有價值的品牌。
吳東亮父親吳火獅創立新光人壽,奠定新光集團發展基礎,可說是「起家厝」,對吳家和台灣金融史都具有非凡意義。他自信地說,新光人壽的招牌很好,雖然過去幾年遇到經營上的困難,但雙方人壽公司合併後,去蕪存菁,已展現上升契機,有信心資本適足率(RBC)與淨值比都沒有問題、繼續往前走。
除了深耕台灣之外,台新金也很早就布局亞洲市場,台新銀於2016年申設日本東京分行,更在2023年提出福岡出張所申設,服務版圖涵蓋本州和九州地區,並為日本當地的半導體產業聚落以及赴日台商提供金融服務。
吳東亮細數目前台新銀在亞洲的據點包含香港、新加坡、日本、馬來西亞、越南、緬甸、中國等地區共4家分行及4家代表人辦事處等8處,都是台新深耕亞洲的成績單。
金管會於今年3月底核准台新銀向菲律賓主管機關申請設立馬尼拉代表人辦事處。吳東亮說,為配合台商腳步與企業供應鏈移轉或擴張,台新銀正申請菲律賓據點。
未來台新新光金資本規模變大後,吳東亮透露,除了繼續拓點新的海外分行,也不排除以子行方式,擴大據點。
近期國內銀行業者看好美國總統川普喊製造業回流的口號,積極赴美設立金融據點,台新銀迄今尚未進入美國市場。對此,吳東亮說會好好研究,也推崇中信銀在美國的耕耘很深,「是可敬的對手」,包括印度、菲律賓、泰國都有據點,赴美動作快,他覺得是「no surprise」。
回顧台新併購史,最早在1998年收購台南一信,接著2002年合併大安銀行,都是銀行界創舉。在吳東亮的主導下,台新金至今發動13件合併或收購案,成功10次,儘管在彰化銀行併購案踢到鐵板,深陷17年才解套,但最終成功完成新新併,有媒體形容他是「最敢併購的金融家」,但他自信地補充,「應該不是最敢,而是最會併購的銀行家」,未來台新新光金會持續努力。
他也強調,整併案合意併購才可以走得下去,加上政府政策,缺一不可。
台灣金融業產值占整體GDP比重僅6%,多年來停滯不前,吳東亮說,金融服務業平均薪資是高的,但香港、新加坡金融業占GDP都比台灣高不少,且都有銀行在全世界百大中,台灣卻1家都沒有,「本國銀行要以拚進世界百大為目標。」
台新新光金在合併後,躋身台灣金控第4大,是否期待成為台灣首家金融業進入世界百大,吳東亮謙稱,「我不敢講我要第一個,台新金有朝一日也要努力」,台灣有足夠條件,整體金融業應該一起努力,共同把產業規模擴大。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