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成立主權基金 監管、人才、財源是三大關鍵
根據國際研究機構統計,截至2024年底,全球已約有90個國家成立超過180檔主權基金。參考國外經驗,台灣要火速成立主權基金,仍面臨監管、人才、財源籌措三大挑戰。
首先在監管方面,事實上台灣並非第一次討論主權基金,2008年、2009年馬政府時代就曾有過相關討論,但當時遭到總統府財經諮詢小組否決,關鍵原因之一就是主權基金監管不易,恐引發諸多朝野對立與爭議。
如今賴政府再次討論主權基金,如何管理、資訊如何公開透明,就是一大考驗。
其次在人才方面,主權基金伴隨高報酬、高風險,代表國家從事海外投資,又需要專責機構管理,台灣要如何培育相關人才,既要有高瞻遠矚的投資視野,同時又要兼顧行政治理專業,實屬不易。
最後是在財源方面,從先前財經部會首長在立法院的詢答內容,不難發現部會之間仍存在歧見,到底要動用外匯存底、或是舉債、以歲計賸餘支應,現在看來最基本的「錢關」仍未達成共識。
觀察世界各國情況,全球最大主權基金為挪威政府退休全球基金,規模達1.7兆美元;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規模1.3兆美元次之。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規模逾8,000億美元,排名第七。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