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指美中關稅「戰術性暫停」為1目的 日媒體人:川普可隨時發難

我醫療體系屬「超級碳排大戶」 醫界籲提供政策誘因助轉型

屏東牡丹燃起希望之光!地方創生藍圖曝光 從森林走向未來

▲圖片來源:周春米縣長粉專
▲圖片來源:周春米縣長粉專

不用砍樹,收入翻倍!屏東牡丹鄉靠「林下經濟」創下全國首例,部落族人從此多了一個身份:森林裡的綠色企業家。他們如何把老祖宗的智慧,變成吸引青年的黃金產業?


▲圖片來源:周春米縣長粉專
▲圖片來源:周春米縣長粉專


屏東縣牡丹鄉近日迎來地方創生的重要里程碑!在國家發展委員會的支持下,牡丹鄉以「林下經濟」為核心的地方創生計畫正式啟動,並由屏東科技大學輔導成立「有限責任屏東縣牡丹鄉原住民農林業生產合作社」。這不僅是全國首例以林下經濟為主軸的創生計畫,更象徵部落自主營運的時代來臨,為族人開創兼顧生態與生計的永續未來。


▲圖片來源:周春米縣長粉專
▲圖片來源:周春米縣長粉專


五年深耕結碩果 林下經濟成部落新支柱

自2020年起,牡丹鄉公所便積極推動林下經濟產業,從山林養雞、段木香菇栽培到林下養蜂,逐步建構出獨特的產業鏈。112至113年度獲國發會核定計畫後,更在林業保育署的技術與經費支持下,結合屏科大的專業輔導,成功克服氣候變遷、技術升級等挑戰。如今,牡丹山林雞成為遊客指名必買的特色產品,林下經濟不僅為族人帶來穩定收入,更吸引青年返鄉,讓部落重現生機。


▲圖片來源:周春米縣長粉專
▲圖片來源:周春米縣長粉專


三生共融實踐 森林資源化身綠色經濟

林下經濟政策的核心是實現「生活、生產、生態」的三生共融。透過森林資源的永續利用,族人既能返鄉扎根,又能守護祖傳土地。牡丹鄉長潘壯志特別感謝林業署與屏科大教授陳美惠的長期陪伴,讓部落從傳統農耕轉型為重視生態的綠色經濟,成功打造「牡丹品牌」的獨特價值。


▲圖片來源:周春米縣長粉專
▲圖片來源:周春米縣長粉專


合作社凝聚部落文化 換工精神再現生機

「合作社的成立,是排灣族『換工』文化的現代實踐。」首任理事主席李德福感性分享,過去部落透過互助完成農事與慶典,如今這份精神將延續至產業發展。合作社不僅是經濟組織,更是維繫情感與文化的平台,未來將整合族人力量,推動集體行銷、技術升級,讓林下經濟成為部落驕傲。


▲圖片來源:周春米縣長粉專
▲圖片來源:周春米縣長粉專


產學攜手擘劃未來 牡丹品牌接軌國際

屏科大森林系教授陳美惠指出,未來五年是關鍵成長期,合作社將強化品牌形象、擴增產能,並結合企業ESG資源,讓牡丹的林下產品走向國際市場。「我們要證明,永續產業能創造好生活!」她期許牡丹鄉成為地方創生的典範,讓世界看見台灣部落如何以智慧與團結,寫下生態與經濟雙贏的故事。


▲圖片來源:周春米縣長粉專
▲圖片來源:周春米縣長粉專


從政策支持到部落自主,牡丹鄉的林下經濟已點亮地方創生的火炬。這裡的每一隻山林雞、每一朵段木香菇,都承載著族人對土地的敬意與創新的勇氣。邀請大家親訪牡丹,品味森林的饋贈,見證台灣最動人的永續實踐!


※文章僅提供活動相關資訊,並非活動聯繫窗口


延伸閱讀>>比醬油還濃的情感!屏東「醬人.釀時光」特展亮點大公開!
想知道更多全台精彩生活資訊,請上「ShareLife分享生活」

想知道更多旅遊美食資訊,請追蹤按讚「udn走跳世界」

必買 美食

延伸閱讀

屏東3D旅遊嘉年華開賣1天完售 下半年還有3天2夜輕旅行

屏東等4縣市豪大雨特報 注意雷擊及強陣風

高雄小港及屏東崁頂遭堆煉鋼廢物 不僅汙染甚至是強鹼

高鐵延伸屏東 卓榮泰答應加快時程

相關新聞

台版聖托里尼!朝聖花火節也別忘了 澎湖「異國風秘境」曝光 經典「白色系建築+碧海藍天」復刻必拍

澎湖小希臘!朝聖「澎湖國際海上花火節」順遊秘境,從制高點俯瞰漁港,錯落的白色系建築與碧海藍天美景有如「台版聖托里尼」,白天夜晚都好出片,免搭長途飛機也能拍到異國美照。

「古早味粉圓冰」一碗20元!高雄呷冰必訪 內用外帶排隊人潮沒斷過

udn走跳美食/小佳的幻想世界 鄧家粉圓冰位在三民區立德街,是網友推薦來高雄必吃的前20大經典小吃!粉圓和湯圓都是純手工製作,不加防腐劑及硼砂。鄧家粉圓冰最便宜一碗只要20元,滿滿一大碗粉圓

屏東牡丹燃起希望之光!地方創生藍圖曝光 從森林走向未來

不用砍樹,收入翻倍!屏東牡丹鄉靠「林下經濟」創下全國首例,部落族人從此多了一個身份:森林裡的綠色企業家。他們如何把老祖宗的智慧,變成吸引青年的黃金產業?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