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文化地標再+1!電信碉堡x日蝕觀測點 汐見之丘百年風景

為什麼一座海拔不到30公尺的小山,能成為觀測日蝕的絕佳位置?為什麼這裡曾是電信總機房,又怎麼搖身一變成了文化展場?「水交社桂子山—汐見之丘」特展一次揭曉答案,這次就跟著我們一起揭開桂子山的歷史密碼吧
在台南市區,一座低調卻意義深遠的小山丘——桂子山,正悄悄訴說著歷史的故事。水交社文化園區特別策劃「水交社桂子山—汐見之丘」特展,於桂子山碉堡內隆重展出,以細膩的策展視角,帶領民眾深入這座台南市唯一山丘的時光脈絡,重新看見這塊土地的過去與價值。
桂子山曾被稱為「魁斗山」,海拔約29.5公尺,雖不高聳,卻是舊時府城地理上的制高點。展覽中透過珍貴的地圖資料與影像文獻,細緻描繪桂子山如何從南門外的郊山,轉變成今日園區內的重要文化地標。從山名變遷到城市擴展,桂子山見證的不只是地形的改變,更是人文與歷史的流動。
你知道嗎?1955年台灣首次日環蝕觀測,就選在桂子山上完成!這座看似平凡的山丘,曾經是觀測天象的最佳據點。而碉堡內部,更隱藏著過去作為電信總機房的機密任務。此次展覽特別還原碉堡空間歷史脈絡,帶領觀者走進當年的科技重地,感受不同時期人們對於「高地」的不同想像與運用。
「汐見之丘」不僅是展覽,更是一場對台南土地的深情凝視。桂子山歷經軍事、科學、生活等不同角色的轉換,每一道牆、每一層地景,都藏著文化脈絡的線索。透過展覽策展的細緻設計,參觀者不僅能看見山丘如何隨城市變遷,更能感受到這座山在時間洪流中的獨特韻味。
走進水交社文化園區,登上桂子山碉堡,除了可以觀看展覽之外,還能與之來一場與記憶對話的旅程。「水交社桂子山—汐見之丘」特展邀請你用新的角度理解這座城市的歷史肌理,透過影像、資料、空間,重新認識這片土地曾經發生的每個重要瞬間。無論你是歷史迷、在地人,還是旅人,都能在這場展覽中找到一段屬於自己的城市故事。
展覽地點:台南水交社文化園區
延伸閱讀>>安南區全新門戶啟用!「和順轉運站」成全新複合式地標!
想知道更多全台精彩生活資訊,請上「ShareLife分享生活」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