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南韓驚傳校園攻擊!高2生持刀砍校長釀重傷 書包藏多把菜刀鐵鎚

幫小孩製作「柯南麻醉手錶」玩具被陰!媽媽被瞄準「衰變成攻擊目標」

流通商戰/百貨支柱晃了 化妝品業績為何「真的不好」?

教團:高教深耕計畫 加重M型化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昨天發表「高教深耕計畫執行成效評估研究」。記者許維寧/攝影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昨天發表「高教深耕計畫執行成效評估研究」。記者許維寧/攝影

教育部從二○一八年開始推動高教深耕計畫,兩期、十年經費一八二○億元。不過專家學者認為,高教深耕計畫側重校際間「競爭」,最終擴大大學兩極化問題,高教資源M型化已日趨明顯、淪為同質化的惡性競爭,呼籲政府改變明星式高教心態。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昨發表「高教深耕計畫執行成效評估研究」。基金會董事長黃昆輝表示,近年教育部政策拔尖少數大學競爭世界一流,但可惜年復一年,仍看不到光明的前景。國內好大學不少,但差者也很多,幾乎沒有中間值,可見教育部側重明星學校的卓越政策值得檢討,且相信也到了該檢討的時刻。

教育部高教司前司長黃政傑認為,大學執行深耕計畫時可說「愛恨交織」,經費有二成為普惠型,八成是競爭型,學校為了獲得經費,常屈從於計畫,審查機制也出現一體適用的偏差,欠缺給予個別學校定位空間。

黃政傑更談到,深耕計畫規模愈大,其競爭也愈大、對大學的綑綁愈緊,本應由大學自主的辦學方向被計畫局限,難以破除辦學標準化的狀況,且因計畫側重競爭,最終更擴大了大學兩極化的問題。

黃政傑建議,現行深耕計畫審查用同樣的框架和指標,應有必要研議調整為分層、分級、分類審查方式,呼應不同學校的需求發展和建立特色,且應嘗試減少校際間的不良競爭,改促進大學的校際合作。

黃政傑也說,應縮小深耕規模,但並非減少經費,而是把有成效的項目納入大學常態運作;執行良好的項目,則應納入教育部補助年度經費,才能有利大學常態運作。

東吳大學前校長劉源俊則建議,台灣人口有限,不應好高騖遠,可鎖定約三所大學給予較多補助以利國際競爭,其餘大學各別發展特色即可,減少無謂的競爭。應重整國科會和教育部組織,效法歐洲經驗,設立高等教育研究部與普通教育部,促進高教健全發展。

對此,教育部表示,高教深耕第二期計畫是以「型塑具備明確定位及優勢特色之大學」為願景,且為了修正過去大學兩極化現象,深耕計畫已修正過去競爭型計畫只有少部分大學有機會獲得資源的現象,改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育經費配置。其餘各大專校院皆可依辦學特色提出經費需求。

教育部 高教深耕計畫 黃政傑

延伸閱讀

統測國文監考失誤延誤考生作答 教團要求測驗中心補償

高科大青藝獎典藏品巡迴特展 今在佛陀紀念館登場

深耕計畫拔尖加重高教M型化 學者評:砸錢仍未見前景

高雄某大學傳學生陳屍宿舍 隔壁寢室同學幫送包裹開門嚇傻

相關新聞

私校要如何考上頂大研究所?網曝突破自己的策略

如何讀書才能突破自己呢?一名就讀私校的女網友發文,稱她一直有考上頂大研究所的夢想,但去台大旁聽了一堂課,深刻體會到自己還有很多要學,本身也不太會讀書,需要讀好幾遍才能看懂,於是請教網友讀書的策略。

蔡明忠斜槓東海大學任教開課 談高鐵案自曝:曾對著電視罵名嘴

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日前以東海大學校友與講座教授之姿,首度在東海大學開授學分課「反思經營學」,課堂座無虛席,現場擠滿學生...

博士生換指導教授引發對簿公堂 師生如何自保、避糾紛

北部一所國立大學博班師生,疑因研究報告掛名爭議要求變更指導教授,博士生申訴被教授霸凌、脅迫簽保密切結書,老師則告學生損害名譽,鬧到對簿公堂。博士生更換教授不是小事,學者指出,若已產生共同研究成果,應釐清與保護雙方的智慧財產,博士生要有自保之道,更要為未來留餘地。

2025泰晤士亞洲大學排名出爐!台灣13所大學打進前200 一表看排名變化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公布2025亞洲大學排名,台灣共有13所大學躋身亞洲前200名。不過,台灣各大學今年...

緬懷武俠電影宗師「龍門客棧」胡金銓 中央大學命名小行星

已故導演胡金銓曾執導電影「龍門客棧」,開創台灣武俠電影熱潮,中央大學將編號600867小行星命名為「胡金銓(Kinghu...

清大今慶祝創校114周年 4系校友合力募得7500萬捐母校

國立清華大學今天慶祝創校114周年暨在台建校69周年校慶,以「清華與我」為校慶主題,而校內旺宏館穿堂的互動裝置則成為活動...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