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糯米橋寫入教育課程 嘉市宣信國小築夢計畫獲永續教育獎

嘉義市宣信國小獲永續教育行動評選學校。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嘉義市宣信國小獲永續教育行動評選學校。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嘉義市百年糯米橋原本埋於荒煙漫草中,宣信國小學童以簡報、陳情書等方式,成功引起市府重視,注入師生交趾陶創作,成為一個具有在地創生和本土美學的成功案例。今年再獲「地球解方-永續教科書產學合作平台」頒發永續教科書2025永續教育行動評選學校獎。

市長黃敏惠表示,宣信國小在落實永續教育的理念下推動10年的「築夢計畫」課程,透過具備前瞻視野、擴散潛力與深度實踐力的特性,不僅獲得親師生高度的肯定,也在此次參賽中歷經資格審、初審與複審等流程得到評審的青睞,成為年度深具創新潛力與永續影響力的學校,殊為不易。

宣信國小校長謝聖雅表示,「築夢計畫」課程是聚焦於維護市定古蹟的行動方案,起因於孩子戶外教育參訪「南田古道」百年糯米橋,有感於周圍環境髒亂、雜草叢生、水質惡化等問題,基於愛家、愛鄉的情懷,想讓社區古蹟能永續存在、溪流清淨,而發起寫信陳情、簡報號召社區居民重視,也透過網路影音傳達希望改善的心聲。由於行動方案受到市府重視,並加入宣信師生創作交趾陶紀念碑和景觀作品,成為具有在地創生、本土美學的成功案例。

宣信國小推動「南田古道」校本課程成果在2023年獲選教育部「本土教育推展貢獻獎」,其中「築夢計畫」已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4優質教育、SDGs5清潔飲水、SDGs11永續城鎮與社區等內涵,透過教學團隊創新教學和孩子跨域多元學習,增加嘉義市美感和永續城市的景點。今年5月,將透過築夢計畫的落實,運用串聯道爺圳由彌陀映月橋至糯米橋間的休閒景觀廊帶,讓方案持續延伸城市價值和落實創新理念。

宣信國小2023年榮獲首屆「台灣永續教育獎」、2024年榮獲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教育類」入選獎,今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再次獲頒「地球解方—永續教科書2025永續教育行動評選」學校獎,連續3年獲得三項永續獎,展現學校在永續教育課程的努力和對社區共榮、共存、共享的貢獻。

糯米橋有嘉義市宣信國小孩子的在地美學交趾陶作品。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糯米橋有嘉義市宣信國小孩子的在地美學交趾陶作品。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嘉義市宣信國小築夢計畫以永續行動改善糯米橋周圍環境。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嘉義市宣信國小築夢計畫以永續行動改善糯米橋周圍環境。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成功 永續 糯米橋

延伸閱讀

嘉市重慶二街連結南京路 改善當地交通排水 預計下月完工

取締非法旅宿罰鍰加倍上路 嘉市輔導管理雙管齊下列管非法旅宿型態曝

影/搶救嘉義僅存木造興中戲院 嘉市文資會決議列冊追蹤

防八掌溪溢堤洪災 嘉市請中央擴大疏濬

相關新聞

兩年保證轉名校?高二妹妹想赴美 過來人搖頭:英文不好直接沒救

赴美念書真的這麼輕鬆?一名女網友透露,目前念高二的妹妹突然想去美國念書,然而光是英文一科就一直在補考,成績很差,加上看到近年新聞感覺美國不太安定,讓她擔心妹妹是一時太衝動。原PO因為不太了解留學制度,只好詢問廣大網友意見,「想問一下,有人現在還會選擇去美國念大學嗎?」

新北淡水國小美術班畢展 翼幻藝視界夢想起飛

淡水國小美術班第27屆畢業美展「翼幻藝視界」,於新北市立圖書館淡水分館展出,畢業學童們創作多元豐富,展出包括有水墨、版畫、藍染、平面設計等作品,表現十分亮眼令人驚艷,這次畢業展覽以小藝術家們的奇思異想為出發點,發掘與探索生活樂趣並且表述情懷,帶入奇幻的元素,運用多元媒材來創作藝想視界。

國中會考將至 立委廖先翔贈考生祈福餅乾祝金榜題名

再過十幾天就是國中會考,現在考生都進入最後的備戰狀態,立法委員廖先翔就為轄區上千名考生,準備了金榜題名的祈福餅乾,並且趕在考前今(28)日送到汐止區的秀峰高中等學校,並且也將協助送到汐止區拱北殿拜呂洞賓,祈求讓考生有好考運並有好成績。

某國小代課師不明原因墜樓…送醫不治 教育局曝日常表現

北市大安區某國小今天發生墜樓事件,一名46歲代課老師今天早上因不明原因突從學校4樓墜下,送醫不治,校方表示該師日常表現正...

台中2國中生見面互毆…校方急開會發現「兩人曾網路起口角」

台中海線地區二名男國中生互毆,一旁有多名學生拿手機錄影看熱鬧,其中一名學生打得較狠,不斷往對方頭部打,校方今天早上開緊急...

新北額滿學校 未來不新增學區

新北教育局預估114學年度有13所國小為額滿學校,新興社區學齡人口設籍時間較短,若擴大學區,恐發生住學校對面卻無法就讀窘...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