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國際生禁令恐衝擊矽谷? 4分之1獨角獸新創老闆曾留美

華盛頓郵報25日報導,如今每年有超過100萬名國際生就讀於全美各地大學,他們對美國經濟和創新發展貢獻良多,光是2023至2024學年度就貢獻約440億美元,台幣1.3兆元,而根據美國智庫統計,目前約1/4獨角獸新創企業至少有1位創辦人曾是國際生,若美國未來全面禁止國際學生,美國研究生人數恐在10年內減少至少11%。
川普政府22日撤銷哈佛大學招收國際生資格,儘管法官23日已裁決暫停執行禁令,外籍生仍對於在美就讀的前景陷入焦慮。
非營利智庫「美國國家政策基金會」(NFAP)執行主任安德森(Stuart Anderson)認為,國際生幫助美國大學成為研究與創新的重鎮,「他們對科技產業的發展尤其重要,無論是成立新創公司或加入矽谷企業成為關鍵員工。」
美國智庫國際教育者協會(NAFSA)執行長奧芬達(Fanta Aw)指出,幾乎全美主要大學都有國際生,「他們對美國整體乃至各州經濟帶來重大貢獻」,她補充,除了經濟,國際生也為美國創新領域注入新動力,「許多學生是以研究生身分來美,直接參與尖端研究,也常參與新創企業的發展。」
NAFSA估計,2023至2024學年度,國際生為美國經濟貢獻近440億美元(約台幣1.3兆元),涵蓋學費、雜費、住宿、交通以及購物等生活開銷。
另外,NAFSA就美國教育部、商務部與國際教育協會數據估算,哈佛國際學生於上學年度為當地經濟貢獻約3.84億美元(約台幣115億元)。根據NFAP的研究,如果川普政府全面禁止國際生赴美就讀,未來10年間,大學部入學人數將減少至少2%,研究生則將減少至少11%。
目前美國多數國際生來自印度與中國,且主要集中在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領域(STEM)。安德森指出,攻讀電機工程與電腦、資訊科學的全職研究生中,約有70%是國際學生。而這些國際生畢業後仍持續為美國經濟帶來正面效益。
安德森表示:「國際生特別具有創業精神,畢竟願意到異國求學本身就是一種冒險。目前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新創企業中,約有1/4至少有一位創辦人曾是國際生。」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