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劉若英「忘了我記得」爆抄襲美劇!Netflix回應曝光

又出包?司機員稱「不會開E500型」拒接班釀誤點 台鐵致歉

永豐金證券宣布 以新臺幣16.28億元合併臺灣匯立證券

日本躲不掉南海海槽大震!恐致富士山噴發 教授:將瞬間退回江戶時代

京都大學名譽教授警告,南海海槽大地震將不可避免,且極有可能誘發富士山爆發。火山噴發示意圖。圖/ingimage
京都大學名譽教授警告,南海海槽大地震將不可避免,且極有可能誘發富士山爆發。火山噴發示意圖。圖/ingimage

根據日媒「MINKABU」報導,京都大學名譽教授鎌田浩毅警告,南海海槽大地震在2030年左右一定會發生,且極有可能誘發富士山爆發,帶來巨大的災難性後果。該地震與火山爆發將對日本造成深遠影響,個人及整個日本社會都必須提前做好防災準備。

南海海槽大地震的威脅並非新鮮事,過去1707年發生的寶永九級大地震就與之後富士山爆發密切相關。當時地震後49天,富士山爆發,火山灰大量飄落,造成包括江戶地區和橫濱在內的廣泛地區受災。如今專家認為富士山處於「爆發前夕」狀態,東日本大震災後的地震活動已經擾動其地下岩漿庫,增加噴發風險。

模擬顯示,富士山若發生同樣規模的爆發且持續15天,靜岡御殿場市火山灰厚度可能達120公分,橫濱市約10公分,甚至東京新宿區也會降下超過1公分的火山灰。這將對交通、通訊、電力、瓦斯等民生基礎設施造成嚴重影響,日本會瞬間彷彿倒退回江戶時代,社會活動幾乎癱瘓。

有網友回應指出,類似情況曾在鹿兒島發生,當地因火山灰覆蓋導致視線不良、交通停擺,且火山灰不像雪容易清理,成為日常大難題,但認為倒退回江戶時代有些言過其實,並建議應向鹿兒島等經驗豐富的地區學習防災知識,避免重蹈覆轍。即使未必會發生如此嚴重的災情,民眾仍需加強防災觀念,提升面對自然災害的能力,減輕未來可能出現的巨大損失。面對不可避免的災難威脅,唯有充分準備,才能有效保障生命財產安全。

火山爆發 日本 強震 富士山 地震

延伸閱讀

關東大地震100周年:東京燒毀、超過10萬人死傷的帝都崩壞記憶

受日本7月大地震預言影響 旅行社:日本團減2成價格20年來最便宜

日本7月大地震? 我氣象署:不應因預言過度恐慌 該有防災意識

不只日本陷毁滅式地震…2025年有真正大災難?4大預言家警告一次看

相關新聞

影/直擊!瑞士阿爾卑斯冰川崩塌 下方村莊「9成被摧毀」

瑞士阿爾卑斯山脈一大塊冰川斷裂,導致大量冰塊、泥漿和岩石傾瀉而下,掩埋本月稍早因岩石滑坡風險而撤離的大部分村莊地區。

出診獸醫的曼哈頓奇緣:人、寵物和城市的關係百態

這種生活開始於1992年9月,當時我有了開一家「城市寵物」(City Pets)出診動物醫院的想法,也就是在紐約曼哈頓地區經營第一家全職的居家獸醫診療服務。當時完全沒有類似的服務存在,所以我邊做邊學,逐步制定業務計畫。剛開始時,我每天會安排4到6個、有時甚至到8個預約行程。每個工作日,我和助理會從曼哈頓最南端的砲台公園城,跑到最北端的哈林區,從東區跑到西區,不但會進入超級富豪的家中,也會進入那些僅能糊口的人們家中。藉由這樣的上門出診過程,我得到了一張觀看紐約人及其寵物「私密生活」的前排門票。

荷蘭東印度公司發明了股票市場,現代金融就此萌芽

如果說現代資本主義是一六〇〇年代初期頭幾年在阿姆斯特丹發明出來的,算是有點勉強的說法,但也就只是一點點。

羅馬尼亞「熊多為患」:如何追求人熊之間的安全與生態平衡?

人類活動導致動物在野外的生存區域越來越小,不過在羅馬尼亞,棕熊(Ursus arctos)的數量卻多到為當地帶來挑戰——一方面,羅國出現許多「觀熊」的旅遊商機,然而另一方面,野生棕熊的龐大數量卻也帶來危險,甚至當地農民因飼養的牲畜遭熊攻擊,設法遊說政府減少棕熊數量;根據羅馬尼亞環境部統計,過去20年,有26人因遇熊而死亡、274人重傷,目前當局持續致力平衡生態造林、以及教育民眾遇熊時如何自保。

羅馬尼亞「熊多為患」:如何追求人熊之間的安全與生態平衡?

人類活動導致動物在野外的生存區域越來越小,不過在羅馬尼亞,棕熊( Ursus arctos)的數量卻多到為當地帶來挑戰——一方面,羅國出現許多「觀熊」的旅遊商機,然而另一方面,野生棕熊的龐大數量卻也帶來危險,甚至當地農民因飼養的牲畜遭熊攻擊,設法遊說政府減少棕熊數量;根據羅馬尼亞環境部統計,過去20年,有26人因遇熊而死亡、274人重傷,目前當局持續致力平衡生態造林、以及教育民眾遇熊時如何自保。

拒絕車廂「擴音仔」:英國擬修法重罰在大眾交通工具擴音的乘客

你是否曾在捷運、火車或高鐵等公共運輸工具上遇到過其他乘客將手機、平板或其他3C電子產品用擴音的方式大聲播放音樂、影片呢?而對於這樣的行為,你是認為無傷大雅、還是感到被冒犯?如果是後者,你會選擇默默容忍還是採取行動阻止呢?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