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幣對美元走勢分道揚鑣 人民幣、韓元近期將測試關鍵價位

今年來美元走貶,亞幣是主要贏家。路透
今年來美元走貶,亞幣是主要贏家。路透

川普2.0關稅政策詭譎多變重創美元資產,使亞洲貨幣今年來對美元勁升。但外匯策略師預料,今後亞洲各國貨幣對美元走勢可能開始分道揚鑣,反映投資人面對貿易不確定性和世界兩大經濟體成長顧慮時,設法趨吉避凶。

彭博資訊報導,外匯策略師推估,中國人民幣可能升破目前位於7.2元兌1美元的阻力關卡,而南韓元短線可能上測1,380韓元兌1美元價位。同時,馬來西亞元和泰銖恐會恢復貶勢,印度盧比則可能回測86.20兌1美元的支撐價位。

今年來美元對世界各國貨幣普遍走貶,目前為止對美元升幅最大的主要是亞幣,例如台幣和韓元,反映投資人預期這些貨幣可望受惠於與美國貿易談判的進展。更普遍性的主題,像是美中緊張關係和聯準會(Fed)利率展望,仍將發揮重大影響力,但個別亞幣今後的表現,將視各國與川普2.0貿易談判進展、國內貨幣政策,乃至地緣政治因素而有所不同。

新加坡Convera首席外匯與總經策略師Shier Lee Lim說:「初期漲勢令人鼓舞,但我們認為,美元兌亞幣中期走勢大致趨升,但有特定幾個例外。」她指出,亞洲未來展望如何,終究取決於中國大陸經濟復甦步調、全球貨幣政策轉變,以及貿易摩擦降低能否持久而定。

以下是近期內亞幣兌美元備受矚目的關鍵價位:

人民幣:7.2

高盛本月以人民幣從實質貿易加權基礎來看已被低估為由,調高對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預測,3個月期和6個月期兌美元匯率分別提高到7.2和7.1,比原估的7.3和7.35走強。與美國貿易談判若有進展,人民幣可能還有升值空間。

Danske Bank首席分析師Allan Von Mehren看法相同,他說:「唯恐貿易戰導致人民幣疲軟的顧慮顯然已消退,我認為,我們會看到美元/人民幣交叉匯率再度趨緩。」他指出,7.20是短期內重要心理價位。

韓元:1,380

韓元對美元已一連三周挺升,主要得力於外傳南韓與美國本月雙邊談判曾商議外匯政策議題。

Convera的Lim表示,雙邊談判有進展固然有助於支撐韓元,但升值步調可望緩和下來,反映關稅調降的利多效應減退。今後韓元能否續強,將取決於全球貿易是否復甦、嘉惠出口導向型經濟體。

澳盛銀行(ANZ)亞洲研究部門主管Khoon Goh預測,韓元兌美元匯價面臨的下一道心理關卡在1,380。

馬元、泰銖、印度盧比看貶

Ebury Partners市場策略主管Matthew Ryan認為,今年稍後,馬元和泰銖都將對美元回貶,馬元可能在第2季末前下探4.3兌1美元,年底前再貶向4.5。他指出,馬來西亞與中國大陸貿易關係匪淺,恐難與美國敲定有利大馬的協議。

泰銖後市可能走貶,則是因為泰國在中國大陸和美國的曝險皆高,而匯市交易員普遍低估泰國寄降利率的可能性。他認為,泰銖下一個重要心理支撐價位大約在35銖兌1美元。

印度盧比同樣面臨貶值壓力,因為與鄰國巴基斯坦邊境衝突的不確定性揮之不去,且市場預料央行會進一步寬鬆貨幣政策。

Shinhan Bank副總裁Kunal Sodhani估計,美元/盧比近期內將面臨86.20阻力關卡,若是跌破,下一目標在87。

人民幣 南韓 印度 外匯 貨幣 馬來西亞

延伸閱讀

環時:美中關稅休戰 不應只有90天 盼轉化為持久合作

美中關係「很重要」 川普稱願意出訪會晤習近平

等待與美國貿易談判進展 歐股收紅

美對中30%關稅將到年底

相關新聞

史上首次 美信評全面失守3A等級

國際信評機構穆迪(Moody's)十六日以政府債務與利息償還成本不斷增加為由,將美國的主權信用評等,從Aaa調降至Aa1;...

阿聯建AI重鎮傳OpenAI助攻 甲骨文、輝達也可能參與

以聊天機器人ChatGPT聞名於世的OpenAI據傳計劃協助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打造一座用電容量高達5GW的資料中心,規模...

大陸減持美債189億美元 持倉規模降至全球第3

美中關稅戰陰影下,美國財政部十六日公布數據,中國三月減持一八九億美元美國國債至七六五四億美元,為今年首次減持。減持後,大...

陸拋美債持有量退居第三 台灣名列第11 退步一名

中國大陸3月拋售美國公債,美國公債投資部位近25年以來首度低於英國,把美國第二大債權國地位拱手讓人。

OpenAI將推新工具 加速程式設計

OpenAI將推出協助ChatGPT用戶提高軟體開發效率的新人工智慧(AI)工具,追隨Google等業者腳步,進軍這個日...

美喪失3A信評 對美國公債、美元、美股後市影響多大?

美中關稅戰降溫削弱避險買盤,加上穆迪(Moody's)16日摘除美國AAA頂級信評觸動美國公債殖利率竄升,使美國公債價格...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