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咖啡坊》電車、油車、油電車 選哪一種車?

上周坐計程車,司機非常健談,當他看到前面一輛純電N7車時,他非常內行的分析起油車與電車優劣指出,前方車輛藍底商標顯示為油電混合車,比油車款貴了近20萬;同樣免牌照稅下,他直言當營業車就毫無必要;他並進一步說明,因為幾年後換車,統計下來能省的油資與殘值,相差有限,而油電款式新購時已多支出數十萬,不如基本車款划算。
歸納起來,一是營業車不分車種都免牌照稅,二是節能、新車價差與殘值的比較,第三是自用車車主要考量的是免稅,但2026就沒了。
純電車問世20年
純電車發展轉眼快要20年了,當初因為特斯拉以蓮花跑車底盤產出第一輛跑車款,吸引好萊塢影星注目而轟動,然後逐步發展。同樣的,2008年在中國,中國政府發布命令汽車採取純電車戰略,不去追內燃機科技,因為上任的科技部長在德國奧迪工作過,了解內燃機科技發展超過百年,中國不可能追得上。
用過的人對已經上路多年的電車、油電車中,對油電車似乎比較有好感,因為兩種動力可以替換,只是少數電池更換動輒4-50萬的例外;至於純電車,礙於充電場所與充電樁的等候,自用車車主時間餘裕多比較無所謂,營業用車就覺得不是很方便。
溫室效應與氣候變遷
為了發展電車,有人搬出溫室效應與氣候變遷,認為這樣才能走出政治正確拿到特權、國家補助。台灣就祭出免牌照稅這個「傻腦」政策,還好只適用到今年年底。再過半年,油車、油電車、電車就回到公平競爭位置,還不知道的是要改成馬力基準課稅,或甚麼新的全球首創標準?
無論如何,我們期待的是一種合乎常理,而不是欠缺科學標準的馬力換算引擎容積,忽視渦輪增壓等變數,或經濟型、豪華車、奢侈超跑或者車型大小等模式做基準。應該要在同樣基準點下,讓油車、電車、油電車或氫能車公平競爭。那麼,想買車的人要選甚麼車才能有正確的決定。畢竟撇開溫室效應氣候變遷的大帽子後,電廠、油廠都沒有好下場。
未來變化展望
台灣目前電車生產已有鴻海MIH代工,出現裕隆汽車集團的納智捷N7款式,一般款與新追加的長距款LR,官網宣稱續航664公里,標準版505公里,售價119.9萬起跳,其餘電車都是進口。
總之,綜合油電、電油或油車,未來還會有氫能、氫電車款,無論如何,消費者需要的是公平競爭的商品,產業發展不應倚靠特殊補貼的政策,過去純電車牌照費補貼即將到期,充電樁的設置無論是公民營充電站的投資設立,不應以所有納稅人為莊家,油車繳交的基金,電車亦應一併繳納。
如今,純電車在台灣仍然未見重大事故,自有其一定魅力,免牌照稅利多消失後會影響多大?對於還是免牌照稅的營業車車主不會有影響,至於自用車車主,過去總是說「回不去油車」的。然而韓國仁川地下停車場火燒車事故,禍及23輛車與住戶已引發重大公共安全問題,我國官方迄今並無任何因應,僅若干個別大廈發出電車禁令,值得警惕。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