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記憶」對AI聊天機器人很重要?背後恐有個資和隱私疑慮

人工智慧(AI)業者正面臨一個人類亙古以來即有的難題:如何保留記憶。
近幾個月來,OpenAI、Google、Meta和微軟都加強對「記憶功能」的研發,陸續推出升級版本,讓旗下聊天機器人能儲存用戶大量資訊,進一步提供更個人化的回應。
外界普遍認為,這是AI領先企業在競爭激烈的聊天機器人和AI助理市場中吸引客戶的重要一步,也有助為這項先進技術創造營收。
不過,也有人提醒,這種發展恐怕會被濫用來榨取用戶資料來換取商業利益,同時也引發個資和隱私的疑慮。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Google 的 Gemini、OpenAI 的 ChatGPT 等 AI 聊天機器人已大有進步,包括擴大「上下文長度」(context window)容量,也就是機器人一次能記住多少的對話內容,以及運用「擷取增強生成」(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等技術,從外部資料中找出更相關的資訊輔助回應。
各大 AI 開發商也開始強化模型的長期記憶功能,透過儲存使用者的個人檔案和偏好,讓回應更貼近使用者需求、更加個人化。
舉例來說,如果聊天機器人記得某位用戶是素食者,那在推薦餐廳或菜單時,就會照此做出建議。
OpenAI 的 ChatGPT 以及 Meta 在 WhatsApp 和 Messenger 中推出的聊天機器人,現在都能回顧過去的對話內容,而不只是侷限於當前的對話紀錄。用戶可以在設定中刪除特定的記憶,系統也會在畫面上顯示訊息,提醒用戶正在建立新記憶。
OpenAI 說:「記憶功能能讓 ChatGPT 久而久之變得更實用,回應內容也會更貼近使用者需求。」他們強調:「使用者始終擁有主控權 —— 你可以詢問 ChatGPT 記得你哪些事,也可以修改已儲存的記憶或過往對話,甚至隨時關閉記憶功能。」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