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澳洲掀反川普風潮?在野主要政黨領袖皆丟連任20多年席位

澳洲3日舉行大選,兩個主要政黨之一的在野自由黨(Liberal Party)領袖達頓(Peter Dutton)承認,在自己參選的昆士蘭省迪克森聯邦選區(Dickson)遭到擊敗。
澳洲廣播公司報導,達頓自2001年起就擔任迪克森選區的眾議員,但選舉分析師格林(Antony Green)已判定該選區由工黨勝出,達頓則承認敗給了工黨挑戰者法蘭斯(Ali France)。截至當地時間晚上9時45分,迪克森選區的三分之一撥票(preferred votes)已點算完畢,10.6%的選票轉向了執政的工黨。
達頓在敗選演講表示,「我們在這次選戰中表現得不夠好,這一點很明顯。」,並指「有些優秀的議員和候選人已經失去席位,我對此感到遺憾」,並且恭賀當選人法蘭斯,也祝她好運。
達頓說,迪克森選區曾有「一屆詛咒」,但自己過去成功守住該選區24年,「24年對公職生涯是很長一段時間,這是一個莫大的榮譽,我感謝澳洲人民將信任託付於我」
澳廣指出,達頓的衝擊性敗選讓自由黨/國家黨聯盟群龍無首,也代表了對其選戰的譴責,同時也成為迄今第一位在聯邦選舉中失去議席的聯邦在野黨領袖 。
根據此前新聞,美國總統川普對加拿大的貿易戰和兼併威脅,被認為促成加國總理卡尼帶領加拿大自由黨逆轉贏得大選。華盛頓郵報在澳洲選前就有專欄文章預測,這一案例在澳洲聯邦大選可能重演。
達頓採納川普式口吻應對「覺醒」文化,競選時還主打移民限制、減少政府管制、削減聯邦政府等,定位自己是帶來改變的人選,但工黨將達頓與川普讓富豪馬斯克領導政府效率部、削減美國聯邦政府做連結。學者指出,川普已成為大選的第三名候選人,「他讓達頓相當難以傳達想法,也讓達頓在這場選戰很難被視為完全獨立的人物」。
同時,儘管加國最大在野黨、保守黨的得票率與席位雙雙上升,外界稱為「加拿大川普」的領袖博勵治(Pierre Poilievre)同樣丟掉了2004年起連續7次勝選的渥太華卡爾敦(Carleton)選區。但根據加拿大媒體3日的報導,亞伯達省一處保守黨安全選區的國會議員已宣布自願讓賢,讓博勵治可以透過補選重返國會。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