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重返白宮滿百日!日經:印太戰略走向仍未定 顛覆新政釀亞洲焦慮

美國總統川普第二任期一百天內實施多項顛覆傳統政策的新措施,遍及貿易、移民、科技技術與印太地區等領域,已經對亞洲各國、投資人及學生帶來衝擊。日經亞洲引述知情戰略討論人士指出,川普政府在印太政策上走向未定,未來動向將取決於中國的回應態度。與此同時,川普大規模祭出關稅措施,中國成為亞洲地區中受打擊最嚴重的國家。
對亞洲的外交策略
日經描述,現行華府內部主導外交政策可分為3個派系:霸權主義派(primacists)主張積極參與全球;制中優先派(prioritizers)認為應將重心放在中國,而非中東或歐洲;克制派(restrainers)支持僅為狹義國家利益動用軍力。
知情戰略決策的人士透露,川普的印太政策依然未定。許多走向取決於中國如何回應美國合作要求,比如停止向伊朗購買石油。
若以「人事即政策」來看,目前跡象顯示,美國正在走向「拒止戰略」(strategy of denial),採取措施嚇阻中國作出不利美國的行動,而非維持美國在印太地區的主導地位。
4月初,川普與極右翼人士盧默(Laura Loomer)會晤後開除數名國安會人員,消息指出,盧默建議清除具有霸權主義傾向的成員;被解職者包含對中鷹派國務卿魯比歐和國安顧問沃茲麾下員工。
貿易政策與科技產業
川普上任後推動大規模關稅政策,為全球貿易體系與科技產業帶來劇烈震盪。
目前川普的3大類關稅措施分別為:以232條款為名針對鋼鐵、鋁材及汽車徵收25%關稅,未來將擴及半導體與製藥領域;全面施行10%基礎關稅,以籌措政府財源與支撐減稅;另對與美國有貿易順差的國家實施對等關稅,但在市場震盪後暫緩90天,預計7月9日到期。
眼下全球企業紛紛暫緩投資並重組供應鏈,中國作為蘋果、特斯拉等企業重點布局的市場,遭加徵高達145%的關稅,受創最嚴重;越南亦面臨46%對等關稅。
專家警告,全球正進入一場前所未有的經濟實驗,川普的目標是促進戰略產業回流與擴大出口市場准入。儘管川普宣稱與中國保持溝通,北京方面則否認雙方展開貿易談判。
未來幾年,蘋果、Nvidia與台積電等企業已承諾擴大在美國的投資,科技製造業回流趨勢成形,但亞洲供應鏈與科技產業短期內仍將面臨巨大衝擊。
IPC國際電子工業聯接協會總裁暨執行長米契爾(John Mitchell)指出,企業重新配置供應鏈需要數年時間,「在此期間,東南亞地區企業將暫緩新投資與新聘僱,這種情況在全球其他地區也可能發生」。
打擊移民行動
根據移民律師與專家,川普上任後對移民政策展開前所未有的打擊行動,包含集中遣返與加強國際學生審查,已在相關群體社群引發恐慌。
從印度到中國等亞洲移民均出現遭遣返或避免移民官追捕隱匿的情況。
外籍學生亦成打擊對象,甚至出現身分遭任意撤銷,部分學生提起訴訟後,美國政府開始恢復其合法身分;同時,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局正在起草取消學生身分的正式規範。
學者警告,此舉將對學術界與創新領域產生寒蟬效應,打擊亞洲學生赴美意願。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