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捷克新聞攝影展回顧年度大事 聚焦校園槍擊與洪災

2024捷克新聞攝影比賽吸引256位攝影師參賽,提交超過4500幅作品。攝影類別包含即時新聞、日常生活、人物肖像、藝術文化與運動等。中央社
2024捷克新聞攝影比賽吸引256位攝影師參賽,提交超過4500幅作品。攝影類別包含即時新聞、日常生活、人物肖像、藝術文化與運動等。中央社

2024年捷克新聞攝影比賽吸引256位攝影師參賽,提交逾4500幅作品。透過照片回顧年度大事,過去一年捷克的重點新聞,聚焦奧運、查理大學槍擊案與秋季嚴重洪災,成為本屆得獎作品的主要題材。

2024捷克新聞攝影比賽(Czech Press Photo 2024)吸引256位攝影師參賽,提交超過4500幅作品。評審團從中挑選出24件作品進入決選,涵蓋包含即時新聞、報導、日常生活、人物肖像、藝術文化、運動與環境等8大類別。超過500張印刷照片、250張投影影像在布拉格國家博物館展出。

在本屆比賽中,美聯社攝影師約瑟夫(Petr David Josek)拍攝的奧運跨欄選手畫面奪得「運動類」第一名,此作品同時獲選為本屆「年度照片」。當時約瑟夫平躺在終點線地上拍跨欄選手奔跑的瞬間,「我使用對焦眼睛的功能,幸運地在障礙間捕捉到清晰的畫面。」

評審團主席米爾奇(Petr Mlch)表示,這張照片中的「跨越障礙」富有象徵意義,「運動照片鮮少成為年度照片,但這張憑藉技術與創意脫穎而出。畫面角度獨特,技術精湛,傳遞出奧運精神:卓越、尊重與友誼。」

過去一年,捷克報導重點包括2023年12月21日的查理大學槍擊案,以及2024年9月的嚴重洪災,這兩大事件也成為獲獎作品的主題。在「即時新聞」中,MAFRA出版集團的攝影師博哈喬娃(Anna Boháčová)憑藉在槍擊事件第一時間拍攝的系列照片奪冠,因當時她進入其他媒體無法抵達的校區現場。

此外,同為MAFRA攝影師的托皮克(Petr Topič)因記錄去年9月中捷克南部摩拉維亞地區的嚴重洪災,獲得「即時新聞」第二名,當時他花費將近一週時間深入災區拍攝。

托皮克早在2023年11月就因拍攝烏克蘭戰爭照片獲得聯合國難民署獎。今年,他的另一組系列作品「In Casual Way」則獲得布拉格市創作獎助金。

今年主辦方也舉辦「青少年攝影比賽」,吸引小學、中學生投稿近1500張作品。主辦方索拉洛娃(Veronika Souralová)表示:「我們深信這些年輕人將在未來承擔起記錄時代的使命。」

2024捷克新聞攝影比賽展覽,有超過500張印刷照片、250張投影影像在布拉格國家博物館展出,吸引民眾前來觀賞。中央社
2024捷克新聞攝影比賽展覽,有超過500張印刷照片、250張投影影像在布拉格國家博物館展出,吸引民眾前來觀賞。中央社
2024捷克新聞攝影比賽,美聯社攝影師約瑟夫拍攝奧運跨欄選手畫面奪得運動類第一名,此作品同時獲選為本屆「年度照片」。評審團主席米爾奇表示,此張照片傳遞奧運卓越、尊重與友誼的精神。中央社
2024捷克新聞攝影比賽,美聯社攝影師約瑟夫拍攝奧運跨欄選手畫面奪得運動類第一名,此作品同時獲選為本屆「年度照片」。評審團主席米爾奇表示,此張照片傳遞奧運卓越、尊重與友誼的精神。中央社

捷克 攝影師

延伸閱讀

深感悲痛!教宗方濟各蒙主恩召 各國領袖紛紛發文哀悼

科技宅男變殺手!血債血還惡棍聞風喪膽:不要惹阿宅

《復仇反擊戰》最新幕後花絮 三主角背書 導演打包票:「銀幕觀賞才能更身歷其境!」

捷克祭萬元獎學金選送台生交流 我40學生通過面試

相關新聞

李在明獲黨內提名 再戰南韓總統

南韓共同民主黨前代表(黨魁)李在明廿七日以百分之八十九點七七的壓倒性得票率,在黨內總統初選勝出。這是他相隔三年再度參選總...

伊朗商港驚爆增至40死逾千傷 24小時後大火尚未撲滅

伊朗最大商港沙希德拉賈伊港昨天發生大規模爆炸起火,南部霍爾木茲甘省官員今天更新傷亡統計時指出,死亡人數增至至少40人,並...

汽車衝撞慶典 溫哥華已9死逾20傷

加拿大警方表示,一輛汽車廿六日在西部城市溫哥華衝撞正在參加菲律賓街頭慶典的群眾,已知至少九人喪生,逾廿人受傷;一名卅歲溫...

加國大選 執政黨可望勝出

加拿大28日舉行國會大選,總理卡尼(Mark Carney)領導的自由黨有望勝出,在短短幾個月內扭轉頹勢,也將繼續面對接...

官司宣判時間點 左右李在明選情

路透廿七日報導,南韓進步派領袖李在明被看好成為下任總統。他去年一月在釜山遭刺傷脖子、前總統尹錫悅去年十二月突宣布戒嚴以及...

美伊第3輪核談判 技術專家首與會

美國與伊朗廿六日表示,當天在阿曼首都馬斯開特舉行的最新一輪、即第三輪核談判進展良好,共歷時逾四小時。雙方同意進行第四輪談...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